文档详情

设计中的常见问题.ppt

发布:2025-02-03约7.59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TEP3STEP2STEP1两条的前题条件均出现了“接近”一词,如何理解,一般应理解为层数差一层,高度差≤3m,就属接近。如:6度的6层18m横墙较少的落地住宅,就应按条采取加强措施。条的接近是指除横墙较少的所有建筑,包括由横墙较少和很少而降低层数和总高度的,并在此基础上层数差一层,高度差3m。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问题抗规条,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上部的砌体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间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等加强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并进行底层的抗震验算,且同方向不应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其余情况,8、9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整体性好的基础。底框-抗震墙结构是较差的抗震体系,因同一建筑采用了两种结构体系,上部为砌体结构,下部为底框-抗震墙结构。不应在乙类建筑中使用。由于我国的国情,还不得不采用此种体系。一直到现在,底部框架-抗震墙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是最多的。什么是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纵横两个方向均形成框架,并布置一定的数量其位置合理的抗震墙,布置上相当于高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抗震墙应设在上部有墙体的位置;抗震墙必须是被框架框起来;不论砖抗震墙,还是钢筋砼抗震墙均是如此(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一侧无框架柱时要加端柱。)框架间的墙体开大洞,仅在柱边有一点墙体,这种墙,只能作填充墙,而不能算抗震墙。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主讲人:李生广联系电话:1************6**************黑龙江省安平施工图审查咨询有限公司结构安全分为三个层次,结构方案(概念设计)、内力分析(计算书)、截面设计及结构设计总说明。计算书的完整性、正确性对结构安全非常重要,杆件的内力和配筋,高层的规则性等,底框-抗震墙的刚度比,超限的判别,无计算书是无法判定的。01计算书是设计文件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的重要依据,很多超限问题和是否满足规范主要是通过计算书判断。02一、结构计算书2现计算书中的问题很多,主要有如下问题打印不全,不标准;未装订成书,只能说是计算纸;并且无计算人、审校人签字;设计单位未盖章,这类的“所谓计算书”不能叫计算书、也不能算做设计文件。计算人、校审人未对计算结果分析、判断,也可以说没看(有计算未分析)。计算模型问题:用防震缝分开的两个结构单元按单塔计算,就是按多塔计算也不妥;一层的计算高度取值不对;地下部份简图不对;个别的不会计算。采用手算或小软件计算的构件中的结构计算书,应给出构件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荷载取值的计算或说明(整体电算时也必须有);结构计算书内容应完整清楚,计算步骤条理分明,引用数据应有可靠依据,采用计算图表及不常用的计算公式,应注明其来源出处,构件编号、计算结果应与图纸一致。计算书: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应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3)当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单位,计算程序必须经过鉴定。应有导荷计算并输出。输入的总信息、计算模型、几何简图、荷载简图应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并打印输出;报审时应提供所有计算文本。当采用不常用的程序计算时,尚应提供该程序的使用说明书。计算结果对多高层混凝土结构应提供结构自振周期及周期比Tt/T1、位移及位移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及总地震剪力、楼层侧向刚度比、轴压比、梁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