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角色定位与教师心理调适.ppt

发布:2025-01-15约4.1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教师心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学生正在成长,性格正在形成。在性格形成初期,学生由于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作为自己的标准成份榜样来学习和模仿。越是年龄小的学生越喜欢学习效仿教师,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成正比的。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老师,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某些影响不仅是一时的,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3、教师心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和教育是其他专职心理工作者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对立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3、教师心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如果教师不能采取有效途径渲泄这些不良情绪,相对弱示群体的学生就会成为教师的出气简,尤其是学习成绩差、年龄小的学生更是首当其冲地成为受害者,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灵伤害。如果教师表现友善、愉快等情绪,并能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会认为教师对自己好,自信心增强;相反,教师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并经常讽刺、挖苦学生,学生的自我概念会向消极方向发展,产生自卑。因此说,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通过其不当的言行影响着学生,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总之,教师的心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尤其是情绪上喜怒无常和性格暴燥的教师更容易直接成为学生心理异常的制造者。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了自身、为了学生,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水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夯实自身的心理基础。从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去世后学生的反映想到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中制定了一系列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除了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新教材的编写以外,更关键的是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从而把新课程推向课堂班级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因此,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关系相当密切,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彻底摇撼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运用的,这些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回应。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传统的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和理解,并转变观念、不断进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蜡烛、春蚕”01不足: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03肯定:奉献和给予02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是园丁”肯定: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学生的成长历程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不足: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存在着淘汰制(间苗)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肯定:工程师——重要的职业灵魂——关注人心灵的发展不足: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化运动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定位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传递内容的单一性(只有水)把教与学当作“倒给”,缺乏创造成分不足:肯定: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科知识的有效的传递(很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教师像警察”肯定:维持必要的秩序,强调纪律性不足:对学生实施严格控制师生关系过于严肃,缺乏亲和力着眼于学生的问题与错误,挑剔多而鼓励少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传统教师角色强调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01020304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1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的影响2课程理论更新对教师角色的影响3课程环境变化对教师角色的影响影响教师角色的因素一、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工业化社会经过专门训练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由职业原始社会长者为师教师即促进者教师即文化知识传递者有文化知识者即教师长者即教师1、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的影响1、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的影响长者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