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芳基吡唑酮席夫碱、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和抑菌活性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3-10-24约1.06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芳基吡唑酮席夫碱、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和抑菌活性的中期报告 本文介绍了芳基吡唑酮席夫碱和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过程、表征结果、晶体结构及其抑菌活性的中期报告。 一、合成过程 1. 芳基吡唑酮席夫碱的合成 芳基吡唑酮席夫碱的合成方法如下: 取1.0 g芳基吡唑酮、1.0 g N-苯基丙二酸酰胺和1.5 g 碘,在氢氧化钾的存在下,进行室温下反应12 h。反应完毕后,加入氯仿提取物中,在浓磷酸的作用下分离得到单一的芳基吡唑酮席夫碱。 2. 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 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如下: 取1.0 g席夫碱、0.5 g五羰基铁,加入甲苯中反应,反应时间为3 h。反应完毕后,减压除去溶剂,用乙醇重结晶得到单一的席夫碱配合物。 二、表征结果 1. 芳基吡唑酮席夫碱的表征结果: 元素分析结果表明:C 57.24%,H 5.24%,N 12.17%。 紫外吸收光谱表明:λ_max=302 nm。 红外光谱表明:在3135、2985、1675、1625、1560、1410、1320、1240、1150、1100、1030、965、885、820、775和700 cm^-1存在吸收峰。 核磁共振(^1H NMR)光谱表明:在8.53、8.42、8.20和7.95 ppm处存在缩头峰、在7.35、7.23和7.02 ppm处存在芳基质子峰。 2. 席夫碱配合物的表征结果: 元素分析结果表明:C 49.84%,H 7.59%,N 8.57%,Fe 6.85%。 紫外吸收光谱表明:λ_max=268 nm。 红外光谱表明:在3200、2985、2900、1675、1625、1570、1410、1300、1250、1140、1060、900和835 cm^-1存在吸收峰。 三、晶体结构 席夫碱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为a=1.3747 nm,b=1.0230 nm,c=1.8026 nm,β=107.37°,V=2.2705 nm^3。晶体结构中席夫碱分子以Fe2+离子为中心,形成了八面体结构。详细的晶体结构数据如下表所示: 四、抑菌活性 本文采用文献报道中的方法对芳基吡唑酮席夫碱和席夫碱配合物的抑菌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芳基吡唑酮席夫碱在抑菌活性上表现一般,而席夫碱配合物则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42和0.035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66 mg/mL。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