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原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咨询理论 第一节 中学生行为问题咨询与治疗的原则 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咨询与治疗原则 咨询工作的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原则 第一节 中学生行为问题咨询与治疗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协调性原则 三、尊重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五、启发性原则 六、交友性原则 七、保密性原则 八、理解和尊重相结合的原则 九、发展和矫治相结合的原则 十、预防性原则 十一、巩固性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指行为问题辅导工作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充分考虑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把行为问题辅导中的具体问题同心理活动整体联系起来,抓住主要矛盾全面分析问题。 学生的心理活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某种具体的行为问题的形成和变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 二、协调性原则 行为问题辅导的协调性原则: 指行为问题辅导工作必须与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开展行为指导矫正工作。 三、尊重性原则 行为问题辅导的尊重性原则: 指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为学生保守秘密。 。 尊重性原则是辅导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也是确保辅导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辅导员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辅导干预才会产生效果 四、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指咨询人员要针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意见,鼓励其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批评态度。 五、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指咨询人员要解除当事人的情绪负担,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咨询人员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耐心询问,弄清哪些是事件的来龙去脉,哪些是咨询对象的思想感情。如果是因为顾虑而不愿讲,不必着急,首先应当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借助和谐的气氛慢慢打消他的顾虑看法,这样可以比较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症结。 六、交友性原则 交友性原则是指咨询人员要和当事人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朋友式的关系,以利于咨询工作顺利地开展。 七、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保守当事人谈话内容的秘密,不得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拒绝任何关于当事人情况的调查,尊重当事人的合理要求。 替当事人保守秘密是咨询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一切热情、诚恳、耐心都要以尊重当事人的秘密为前提,否则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做到保密需要主导以下几点有学者对辅导的保密性提出如下建议: 七、保密性原则 (1)当事人的资料绝不应当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 (2)除了在训练情况下,要把当事人的个人身份充分隐藏 之外,个案的资料还不应出现在辅导员公开讲演和谈话中。 (3)辅导员应避免有意无意地以个案举例,来炫耀自己的 能力和经验。 (4)辅导员所作的个人记录,不能视为公开的记录,不能随便让人查阅。 (5)辅导员不应当将记录档案带离辅导机构。 (6)任何辅导机构都应设立健全的储存系统来确保档案的 保密性。 (7)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可以突破不公开当事人身份的 原则:一是有明显的自杀意图者,应与有关人士联系,尽可能 加以挽救;二是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患者,为免于使 别人受到伤害,也应做一些预防工作。 八、理解和尊重相结合的原则 对中学生的心理咨询不是对学生指手划脚,而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关系,理解和尊重相结合是咨询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由于中学生从儿童期进入了自以为独立自主、可以与同辈朋友自主交往的青春期,他们对父母、教师及咨询人员往往抱有不完全信任的态度,保持心理上的距离,使你难于接近。只有设身处地地用平等的观点、态度来对待当事人,才能使学生感到咨询教师是理解自己的,是可以信赖的。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咨询工作将得到满意的效果。 九、发展和矫治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咨询人员不应满足于对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危害性的了解和说明,而且应尽可能向他们提供积极的克服心理障碍的建议和发展完美人格的指导性方法。 中学的心理咨询人员应树立这样的观点,即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发展的潜能,而发掘这种潜能是我们的神圣的责任。 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得不成熟性,他们正处于心理急剧动荡不安的状态,处在急速发展的过程中,忽而貌似成熟,忽而又显得很幼稚。咨询人员跟他们谈话时思维要保持充分的弹性。 十、预防性原则 预防性原则是指咨询人员在明确弄清当事人心理障碍的同时,应注意当事人的整个心理特点及早提醒了预防心理障碍的加深和可能出现的其他心理障碍。 十一、巩固性原则 心理辅导的巩固性原则是指辅导工作必须及时巩固辅导成效,避免出现反复。学生心理活动的稳定性还不完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也有待提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