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教案.doc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开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开展。
省教学要求: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根本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
3、宋明理学
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开展状况。
4、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开展。
本单元重点考查的内容
本单元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孔孟思想内容、儒家思想的开展脉络、中国古代思想状况变化的线索等。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⑴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泼和受重用。
在思想文化上,私人讲学的兴起。
“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⑵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时代
人物
派别
主要观点
春秋
老子
道家
核心思想:道是万物之根源。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
孔子
儒家
核心思想:仁和礼政治主张〔民本思想〕: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
儒家
政治思想:仁政;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伦理思想:性善论
荀子
政治主张:礼法并治,王霸兼用,王道为主.哲学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伦理思想:性恶论
墨子
墨家
政治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葬;
庄子
道家
哲学思想:①齐物:否认事物差异②天人“不相胜”
韩非
法家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孙膑
兵家
《孙膑兵法》
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形成
原因:⑴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不能满足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⑵汉武帝时存在一系列社会问题〔边境不宁诸侯王国割据势力仍威胁中央集权〕
特点:糅合了黄老之学、法家及阴阳家的思想
内容:⑴春秋大一统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⑶“天人感应”,仁政⑷“三纲五常”
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新”主要表达在神化皇权,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这是其思想的核心〕
汉武帝的尊儒
结果:儒学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考点三: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含义:是儒家思想、佛教、道教三家融合的产物。
内容:
[北宋]二程
[南宋]朱熹
“理”的认识
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②人伦就是天理
①就是天理,是人性最高境界
②“存天理,灭人欲”
“理”的获得
“格物致知”
王阳明心学
心学的含义:宋明时期,主张心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儒家学说。
代表人物:南宋、明朝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阳明
“心”的认识
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理”的获得
内心反省
“致良知”、“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的影响: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尊严,对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考点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李贽的思想
政治思想:=1\*GB3①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伦。②倡导个性的自由开展③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④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哲学思想: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认天理的存在。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GB3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②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经世致用”思想,具体主张有:
①主张学以致用,关注现实问题。②主张“工商皆本”。
〔二〕课前检测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2、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正统?
3、明清时期出现活泼的儒家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三〕小组学习
交流自主学习内容,如有疑问可组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