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doc

发布:2017-06-07约5.49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学院 目 录 实验一、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 1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5 实验三、根轨迹实验 8 实验四、频率特性实验 11 实验五、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实验 16 实验六、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计算机仿真实验 18 实验七、采样控制系统实验 20 实验八、典型非线性环节模拟 22 实验九、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25 实验十、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法 28 实验一、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方法。 2、研究电阻、电容参数对典型线性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XMN-2型实验箱; 2、LZ2系列函数记录仪; 3、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1、比例环节: 方块图 模拟电路 图中: 分别求取Ri=1M,Rf=510K,(KP=0.5); Ri=1M,Rf=1M,(KP=1); Ri=510K,Rf=1M,(KP=2);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2、积分环节: 方块图 模拟电路 图中:Ti=RiCf 分别求取Ri=1M,Cf=1?,(Ti=1s); Ri=1M,Cf=4.7?,(Ti=4.7s);); Ri=1M,Cf=10?,(Ti=10.0s);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3、比例积分环节: 方块图 模拟电路 图中:;Ti=RfCf 分别求取Ri=Rf=1M,Cf=4.7?,(KP=1,Ti=4.7s); Ri=Rf=1M,Cf=10?,(KP=1,Ti=10s); Ri=2M, Rf=1M,Cf=4.7?,(KP=0.5,Ti=4.7s);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4、比例微分环节: 方块图 模拟电路 图中:;;Tf=R2C 分别求取Ri=Rf=R1=R2=1M,C=2?,(KP=2,Td=3.0s); Ri=2M,Rf=R1=R2=1M,Cf=2?,(KP=1,Td=3.0s); Ri=2M, Rf=R1=R2=1M,Cf=4.7?,(KP=1,Td=7.05s);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5、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方块图 模拟电路 图中:+;Ti=(Rf+R1)Cf+(R1+R2)C; ;Tf=R2C 求取Ri=4M,Rf=R1=R2=1M,C=Cf=4.7?,(KP=1,Ti=18.8s,Td=3.525s)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6、一阶惯性环节: 方块图 模拟电路 图中:;T=RfCf 分别求取Ri=Rf=1M,Cf=1?,(K=1,T=1s); Ri=Rf=1M,Cf=4.7?,(K=1,T=4.7s); Ri=510K,Rf=1M,Cf=4.7?,(K=2,T=4.7s);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结果 记录上述实验曲线。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对给定的电路结构和参数计算阶跃响应; 2、将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对照,对实验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3、根据电路参数分析计算系统响应,与实验数据对照分析测试误差原因; 4、提高精度的方法和措施(或建议); 5、实验体会。 六、思考题 1、设计一个能满足e1+e2+e3=e运算关系的实用加法器; 2、一阶惯性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视为积分环节;在什么条件可视为比例环节? 3、如何设置必要的约束条件,使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参数计算工作得以简化?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实验测试方法。 2、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n对阶跃瞬态响应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XMN-2型实验箱; 2、LZ2系列函数记录仪; 3、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典型二阶系统方块图 典型二阶系统方块图 其闭环传递函数 ?n——无阻尼自然频率;?——阻尼比;T=——时间常数 模拟电路 运算放大器的运算功能: (op1)——积分; (op2)——积分; (op9)——反相(-1); (op6)——反相比例; (rad/s); 1、调整Rf=40K,使K=0.4(?=0.2);取R=1M,C=0.47?,使T=0.47秒(?n=1/0.47),加入单位阶跃扰动r(t)=1(t)V,记录响应曲线c(t),记作①。 2、保持?=0.2不变,阶跃扰动r(t)=1(t)V不变,取R=1M,C=1.47?,使T=1.47秒(?n=1/1.4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