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直肠癌的超声诊断.ppt

发布:2025-03-14约1.5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对

直肠癌的诊断简介检查仪器及探头检查方法病例适应症直肠癌(Rectalcancer)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估计每年以4%的速度在增加,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根治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迄今为止,直肠癌病因仍然不十分明了。321直肠癌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直肠癌结肠癌;腹膜折返以下(下1/3段)的低位直肠癌约占75%,直肠指诊是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青年人直肠癌比例高,术式选择很重要。直肠解剖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全长约11~15cm。最大直径约4cm。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分界,由肛瓣和肛柱下端组成。直肠前方是生殖器:男性为膀胱底、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为子宫和阴道。正常声像图表现直肠壁厚约2~4mm,不超过5mm。01基本声像图表现为“三高两低”:02强回声界面03弱回声层黏膜深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04强回声的黏膜下层05弱回声的固有肌层06强回声的肠周脂肪组织。07采用百胜MyLab90超声诊断仪,TRT33型变频双平面经直肠探头。探头:凸阵面发射频率3-9MHz,线阵面发射频率4-13MHz。检查设备所有患者检查前2小时清洁灌肠。1取左侧卧位,屈髓屈膝,先行直肠指诊了解病变一般情况,后将充填耦合剂的橡胶套套住探头,使二者充分接触,外涂以耦合剂,直接置入直肠,缓慢旋转推进,探头平面应尽量超越癌肿上缘,探及病灶后,应用凸阵面与线阵面结合,对病灶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并记录其部位、大小、回声、血流分布及频谱多普勒相关参数、局部肠壁浸润程度及肠周组织脏器侵犯情况、是否伴肠周淋巴结转移,常规测量肿瘤下缘至肛缘的距离,并贮存图像。2检查方法男性患者,69岁。排便习惯改变,脓血便入院。检查前准备:检查前2小时清洁灌肠。检查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检查目的,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病例询问病史: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取左侧卧位,屈髓屈膝先行直肠指诊了解病变一般情况。约80%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将充填耦合剂的橡胶套套住探头,使二者充分接触,外涂以耦合剂,直接置入直肠,缓慢旋转推进,探头平面应尽量超越癌肿上缘,探及病灶后,应用凸阵面与线阵面结合,对病灶进行多切面扫查。测量:记录其部位、大小、回声、血流分布及频谱多普勒相关参数、局部肠壁浸润程度及肠周组织脏器侵犯情况、是否伴肠周淋巴结转移,常规测量肿瘤下缘至肛缘的距离,并贮存图像。超声所见:患者左侧卧位,直肠扫查:相当于截石位3-9点钟位置,肠壁可见一个实质性低回声肿物,大小51x16mm,肿物下极距肛缘约67mm,CDFI:其内可见血流信号.Dopple检测: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RI:0.45.肿物突破肠壁,于肠壁外可见一个实质性低回声,大小15x14mm,形态尚规整,界限尚清晰,肠壁周围可见一个低回声结节,大小8x4mm.病理:超声提示:直肠肿物(考虑Ca,分期T4N1MX)肠壁周围淋巴结肿大中分化管状腺癌(溃疡型肿物)侵及肠壁全层至肠周脂肪T4N2MX肠镜:距肛缘约4-10cm见环周溃疡型肿物病理大体分型:溃疡型(多见)、肿块型、狭窄型组织学分类:腺癌(多见)、粘液腺癌、未分化癌、其它直接浸润:沿横向侵润比纵向稍快,约半年可侵润肠管的1/4周,浸润肠壁一圈约需18~24月血行转移:肝、肺、骨、脑种植转移淋巴转移: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扩散与转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