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第一章例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6
四川师范大学教案电磁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电磁学授课专业物理学班级08级课程编号07060420211、2班课程类型必修课校级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课程教学学时80学时学分5学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作者教材: 《电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1.《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2.《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物理学》(电磁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4.《物理学》(第二卷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79。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原著,梁灿彬修订
赵凯华、陈熙谋
赵凯华等
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编
哈里德·瑞斯尼克著,李仲卿译学时分配
第一章 静电场的基本规律(14+2学时)
第二章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8+1学时)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8+1学时)
第四章 恒定电流和电路(5+1学时)
第五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11+1学时)
第六章 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15+1学时)
第七章 磁介质(7+1学时)
第九章 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4学时)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章节名称第一章
静电场的基本规律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电荷的基本性质,明确“点电荷”模型和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理解静电力的迭加原理,牢固掌握电场、电场强度矢量概念,掌握场强的迭加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理解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掌握高斯定理求场强的特定条件,掌握静电场的有势性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掌握电势的迭加原理和电势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库仑定律、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内容、数学表达式,电场强度及电势的计算
难点:对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证明??理解及应用
处理方法:课堂讲授、课后讨论、课后做习题等方式相结合
讨论、练习、作业习题:1.2.2;1.2.3; 1.3.8;1.3.9;
1.4.5;1.4.8;1.4.9;1.4.10;
1.5.2;
1.6.4;1.6.5;1.6.6教学内容电荷: 电荷及其基本性质
第二节 库仑定律: “点电荷”模型,库仑定律及其矢量形式,力的迭加原理
第三节 静电场: 电场、电场强度概念,场强的迭加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
第四节 高斯定理: 通量概念,高斯定理的内容、证明及物理意义,高斯定理求场强
第五节 电场线: 电场线的定义及性质
第六节 电势: 静电场的有势性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的迭加原理和电势的计算方法,等势面注:教案按授课章数填写,每一章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教学内容须另
加附页。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目的、手段
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 电磁现象(电磁场)
目的: 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揭示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揭示电磁场的本质。
手段: 以实验定律为基础,导出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在电磁学中,有三大基本实验定律:
库仑定律: 电荷激发电场的规律,是电磁学历史上第一个定量的规律,是整个电磁学的基础 (电荷→电场)
毕奥-萨伐尔定律: 电流元产生磁场的规律(电→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规律(磁→电)
二、本书结构
第一章 静电场的基本规律
一、静电场
相对于观察者(惯性系)为静止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
二、描述电场的(两个重要)物理量
都是空间位置的函数
三、描述静电场基本性质的规律
场强迭加原理: 说明场具有迭加性,几个电磁场可以同时占据同一个几何空间;
高斯定理: 说明静电场是有源场,激发电场的电荷就是“源”;
环路定理:说明静电场是有势场,静电场力作功与路径无关。
例(补充):计算氢原子内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和万有引力,并比较两者大小。
已知: 距离r=0.529×10-10米,电子质量m=9.11×10-31千克,氢原子核质量M=1.67×10-27千克,电子和原子核所带电量q1=q2=1.6×10-19库仑,万有引力恒量G0 =6.67×10-11牛顿·米2/千克2。
解:据库仑定律,电子和原子核间的静电力为:
-8牛顿
万有引力: ×10-47牛顿
比值×1039
可见在原子内,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静电力远比万有引力为大。在处理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常常只考虑静电力而忽略万有引力。
例1: 书P9—10 例题1 自学
例2(补充):一对等量异号点电荷±q,其间距离为(称为电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