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围绕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统编版历史教材为基础,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出货币的使用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货币的使用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货币体系的发展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影响。
4.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货币体系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5.总结提升: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货币体系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增强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对货币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提高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能力。
2.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货币体系的发展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不同历史时期货币制度的变革及其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3.提升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货币体系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关注,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和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货币的使用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不同时期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②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特别是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关键节点的理解。
2.教学难点
①货币制度与国家制度、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货币体系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②复杂的经济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如货币供应、汇率机制、国际收支平衡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全球货币体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
2.辅助材料:搜集货币发展历史的相关图片、世界货币体系演变过程的图表,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辅助材料。
4.教室布置:将教室座位调整为小组讨论式布局,以便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货币是如何影响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介绍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过程。然后讲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重点分析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接着讨论现代货币体系的特点和挑战,如欧元区的形成、美元的地位等。
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①货币的起源与功能;
②金本位制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④欧元区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⑤现代货币体系的挑战与机遇。
3.巩固练习(10分钟)
①简述货币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②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③讨论欧元区成立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4.课堂小结(5分钟)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①根据教材内容,绘制货币发展历史的脉络图;
②撰写一篇短文,探讨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③收集有关现代货币体系的相关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货币的起源、发展及其功能,理解不同货币体系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影响。通过对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关键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脉络。
2.能力提升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同时,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对货币体系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原理。
3.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国家经济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学生意识到国家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货币体系,从而激发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4.实践应用方面:学生在完成作业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绘制货币发展历史的脉络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撰写短文探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