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概论第五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帽山的多普勒天气雷达 风廓线雷达 闪电定位仪 雷电探测仪 江苏5月27日根据闪电定位仪资料显示当天闪电情况 先进的大型海洋气象浮标站 海洋气象浮标 三、气象通信 遍布全球的气象台站和各种探测设施,组成监视天气变化的观测网,昼夜不停地捕捉地球大气中的各种气象信息 气象通信是气象业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将高度分散在各地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信息收集和集中起来,送至气象枢纽和气象中心,再将气象中心发布的大量的预报指导产品分发给各地气象业务部门使用,并进行国际交换,同时将预报服务信息传递给广大使用者。 气象通信自诞生起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莫尔斯通信-- 电传通信 --传真通信 --光纤通信 --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 1、全球通信系统:全球通信系统负责收集和分发来自全球观测系统的基本气象观测资料,转发世界气象中心和区域气象中心加工过的资料、实况图、预报图和警告等。全球通信系统由三级网路(主通信网、区域气象通信网、国家气象通信网)和三级电信中心(世界气象中心、区域电信枢纽、国家气象中心)组成。 主通信网: 是全球通信系统的核心,它连接15个区域电信枢纽和三个世界气象中心。三个世界气象中心是:墨尔本、莫斯科和华盛顿。 区域气象通信网: 是连接区域通信枢纽、各国国家气象中心及位于该区域内的世界气象中心和区域气象中心的电路网或无线电广播网。全球六大区域气象通信网是非洲、亚洲、南美、北美和中美、西南太平洋和欧洲 十五个区域电信枢纽是:阿尔及尔、北京、 布拉克内尔、巴西利亚、布宜诺斯艾利斯、 开罗、达喀尔、吉达、内罗毕、新德里、 奥芬巴赫、图卢兹、布拉格、索非亚、东京 国家气象通信网: 连接各气象局或特定的国家中心,是全球气象通信系统的基础。 由全球观测系统捕获到的气象信息,即由各国获取的气象资料,先由国家电信网传送和集中,再由区域电信网或由主干线电信网及支线传到区域通信中心,然后再经过主干线电信网向世界气象中心及有关的其它区域通信中心传送,后者将所得到的资料通过该区域电信网传送给区域内的各国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通信: 我国的气象通信网于五十年代后期起,逐步发展建成国内和国际的有线电传线路。以北京为中心,国际上通奥芬巴赫、莫斯科、乌兰巴托、伯力、平壤、东京等地。国内通沈阳、上海、成都、武汉、长沙、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太原、西安等区域气象通信中心。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引进了通信专用电子计算机,建成了北京通信枢纽中心,实现了通信处理和编辑处理的自动化,已达到“气象情报共享”的水平。 这些中心又联接负责区域内的省、市气象台,由气象台联接下属的气象台站。区域中心负责本区域内基本气象情报的集中和传输,交换国内外各种气象情报,接收、加工和转发负责区的国外气象广播,组织区域内的无线电传、气象广播及有线电传线路网。 常用天气符号 自 动 气 象 站 百叶箱分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537毫米、宽460毫米、深290毫米。安置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发湿度表;大百叶箱内部高612毫米、宽460毫米、深460毫米。安置温度计和湿度计。百叶箱内外各部分均涂刷白色油漆。 百叶箱应水平地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支架上。支架应牢固地埋入地下,顶端约高出地面125厘米。架子可用木材或角铁制成。箱门朝正北。 气象观测员在珠峰大本营查询观测数据 探空站 习题: 1.什么叫天气和天气系统?了解天气情况有何实践意义? 2.什么叫气团?气团是怎样分类的? 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含义是什么?在这些天气系统内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天气表现如何? 4.我国冬、夏两季各受什么气团影响?对应的天气特点? 5.何谓锋、冷锋、暖锋、静止锋?它们各自的天气表现如何? 6.何谓副高?副高的季节变化对我国雨带位置有何影响? 第一步形势预报是对天气系统(高压、低压、锋面等)的移动、强度、变化和生成、消亡的预报;第二步要素预报是对气温、气压、湿度、能见度、风、降水等要素和天气现象的预报。两者密切相关,一个地区天气的变化决定于天气系统的变化,所以形势预报是要素预报的基础,是气象要素预报的基本依据。 天气预报的时效包括:1—6小时之内则为短时预报(临近预报),1—2天为短期预报,3—10天为中期预报,月、季为长期预报,并以该时段能否出现灾害性天气为重点。预测未来预报时效为一年以上的称为超长期预报。时效越短,要求预报愈准确。 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日常天气预报和专业天气预报(如航空天气预报、海洋天气预报等);按预报范围可大致划分为区域预报和站点预报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