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块诊断和治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3.结肠镜: I 结肠肿瘤可获100%的诊断 II 回盲部肿瘤比较隐匿, 有误诊 4.腹腔镜: 判断腹部包块所在的脏器,并能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 七、病理学检查是腹部包块诊断的金标准 合并腹水,腹穿和脱落细胞离心沉淀镜检,常能明确诊断 超声、CT、腹腔镜引导下穿刺、内镜检查可获得82%~92%诊断率,高度怀疑者再穿刺1~2次可提高到95%~98% * 第三部分:腹部肿块剖腹探查术 1. 做好腹部肿块剖腹探查术前准备 ① 仔细分析病史,结合检查,充分估计来源、 性质,术前准备完善,制定的各种手术预案 ② 术中穿刺肿块,抽出液体性状、性质对诊断 有价值;术中肿块组织快速冰冻活检,以明 确来源和性质,为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 2.几种术中常见易误诊腹部肿块的探查: ①腹膜恶性间皮瘤: I 局限型、结节型、囊状型和弥漫型 II 弥漫型:腹水淡黄色 腹膜、肠壁充血、水肿、增厚 腹腔散在分布粟粒样灰黄色结节 肠管、网膜、脏器粘连成团 III 术中常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 IV术中组织活检来明确诊断 * 腹膜恶性间皮瘤的处理: I 手术切除肿瘤 II 不能切除者或切除不彻底者,阿霉素、顺 铂等药物腹腔化疗 III 伴结核性腹膜炎术后全身抗结核治疗 IV 对放疗中度敏感 * ②小肠恶性淋巴瘤: I 腹痛、腹泻、腹部肿块、低热、消瘦 II 常被误为肠结核 IIIX线表现:多发性结节状充盈缺损;肠腔狭 窄,狭窄段粘膜破坏,近端肠管扩张;弥漫性 小肠息肉样充盈缺损,常误诊为克隆氏病 * IV 扩张型、缩窄型、溃疡型和息肉型 V 表现有肠梗阻、肠穿孔等 VI 术中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VII 外科处理:解除肠梗阻;切除病变肠管; 预防吻合口漏 * ③胃肠肿瘤伴卵巢转移: I 胃癌或直肠癌可很小, 卵巢转移巨大 II 误诊为妇科疾患,而遗漏原发病灶处理 III 注意消化道探查,必要时术中胃镜或肠镜 探查,以寻找潜在病变 * ④肝脏囊腺癌: I 发展慢、恶性度低 II 右上腹巨大包块 III 影像学显示肝脏单发或多发囊性占位性病变 IV 常易误诊为囊腺瘤、囊肿、脓肿等 V 囊内含大量胶性液体, 壁内布满带蒂或广基息肉 样或菜花样瘤组织:大如蛋黄、小若豆状,质松脆 VI 术中病理检查证实肝囊腺癌 * VII 肝脏囊腺瘤多见育龄妇女,与避孕药有关 VIII肝胆管囊肿内清亮液体或伴有胆汁内壁 光滑, 合并肝外胆管囊肿,PTC、ER CP检查时见与胆管相通 Ⅸ 肝囊肿单发或多发,内壁光滑,内含清亮 液体或伴有胆汁;如果AFP高, 部分内 壁呈肉芽肿生长,质脆易出血,应高度怀疑 原发性囊性肝癌,术中病理检查可证实 * X 肝脓肿:细菌感染内含脓液;阿米巴脓肿内含巧克立样脓液;中毒症状;切除肝脏病灶 ⑤肝脏炎性假瘤: I 常表现为腹部肿块 II 影像学检查常显示肝脏有巨大低密度阴影, 边界不清,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肝癌 III 大多AFP是阴性,肝脏无肝 硬化 IV 包膜常完整,肿块剖面,灰黄色、平滑、均匀 V 术中病理检查可证实肝脏炎性肉芽肿 VI 外科处理,切除肝脏病灶 * ⑥肝包虫病: I 50%的患者可有肝肿大伴腹部包块,特别是 肝泡状棘球蚴病 II B型超声常显示肝脏的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强回声团 III CT也常见肝脏混合性低密度块影 IV 此病多发牧区 V 血常规常显示嗜酸性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Casoni试验阳性 * VI 肿块质地变硬,灰白色,肿块周围及表面常 呈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或大的单个内含黄 色胶冻样囊袋状物 VII 术中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VIII 完整切除, 残留部分无水酒精注射,也有报 道肝移植术 * ⑦胰腺粘液囊腺瘤或癌: I B超、CT:胰腺单发或多发囊性或囊性实性混合占位,术前常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 II 假性囊肿囊壁无钙化,而粘液囊腺肿瘤囊壁1/3钙化 III 假性囊肿60%~75%囊内淀粉酶含量高,粘液囊腺瘤正常 IV 胰腺假性囊肿其壁较厚,多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胰腺组织也多变硬 * V 胰腺囊腺瘤囊壁是完整,周围组织正常 VI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