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金融学课件 第八章 货币供给与均衡.pptx
第八章货币供给与均衡;本章主要内容;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货币层次;第一节货币层次;第二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需求;◆以M表示货币必要量(VolumeofMoneyNeeded),Q表示待售商品数量,P表示商品价格,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ofMoney),则有:;(二)货币数量说——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1.费雪方程式
◆交易方程式:欧文·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
MV=PT
其含义是流通中的通货存量(M)乘以流通速度(V)等于物价水平(P)乘以交易总量(T)。
;◆费雪交易方程式又可表达为:P=MV/T。因此,费雪交易方程式实质上表述的是一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变动关系的理论。
◆费雪将此交易方程式进行一定的变形,就可得到货币需求方程式:
◆从交易方程式中也可以看出,费雪是从宏观分析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而且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关注的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2.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又称“现金余额说”,是由马歇尔和他的学生庇古创立的。
◆现金余额说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货币的持有方面。“现金余额说”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Md=KY
式中,Y代表总收入,K代表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收入占名义总收入的比率,Md为名义货币需求。
由于国民收入可以表示为一定时期内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R和一般物价水平P的乘积,因而上式可以表示为:
Md=KPR;◆两方程式的区别
◎从表面上看,二者的区别在于两点
△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
△个人持有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V。
◎深层次看,二者表明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不同的。剑桥方程式从人们的持币动机入手,包含了更多的因素。;(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一种权衡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说。
◆流动性偏好说:人们之所以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具有很好的流动性。
◎交易动机:即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产生了持币动机。
◎预防动机:即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率具有不确定性,???们根据对利率变动的预期,为了在有利时机开展投机活动而持有的一定数量的货币的动机。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采用微观经济理论中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发展了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种
◎收入或财富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U)
;◆综合以上的三类因素,可以得到一个标准的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与Y成正比,与W成反比,与机会成本变量成反比,与效用(U)成正比。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货币的口径问题,二是着重强调了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第三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供给;◆货币供给过程及其特点
◎货币供给过程涉及的四个行为主体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存款人
△借款者
◎货币供给过程的三个特点
△货币供给的主体是央行和存款货币银行
△“源与流”的双层货币供给机制
△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货币供给过程及其特点
◎货币供给过程的两个环节
△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第三节货币供给;◆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
◆乘数效应: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用图表示如下:
;◆货币乘数公式的推导:
分子分母同除以D可得,
式中,C/D为通货—存款比率;R/D为准备-存款比率。
;◎货币乘数的主要决定因素
◆由货币乘数的公式可以知道,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
◎通货—存款比率(Currency-DepositRatio):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准备—存款比率(Reserve-DepositRatio):指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占全部存款的比重,大小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分析
◆居民的经济行为与货币乘数
◎主要通过通货—存款比率发生作用
◎居民对储蓄种类的选择影响准备—存款比率,另外其资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