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诊治_原创文档.pdf
肾结核
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肾脏感染,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肾结核是最常见的肺
外结核,在泌尿系结核中也是最为常见、最先发生的,以后可以由肾脏蔓延至整个泌尿系统。
它多发生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约90%为单侧性,10%为双侧性病变。
【病因】肾结核的病原菌主要来自肺结核,也可以来自骨关节结核、肠结核等其他器官
结核。结核杆菌传播至肾脏的途径有以下四个方面:1.血行播散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2.尿
路感染是结核杆菌在泌尿系统内部的蔓延扩散;3.淋巴感染是全身的结核病灶或淋巴结核病
灶的结核杆菌通过淋巴道播散到肾脏;4.直接蔓延是指肾脏邻近的器官如脊柱、肠的结核病
灶直接扩散蔓延至肾脏。
【临床表现】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与病变侵犯的部位以及组织损害的程度有关系。早期病
变局限在肾脏的某一部分则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在化验尿液时有异常发现,这时尿中
可以找到结核杆菌。随着病变的发展,可以出现下列症状。
1.尿频、尿急、尿痛:是肾结核最重要、最主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当膀胱黏膜有结
核性炎症时,首先出现尿频。排尿次数白天和晚上都增加,每天排尿次数达10次、20多次,
甚至严重者每小时要排尿数十次,也可出现类似尿失禁现象。在尿频的同时,可以出现尿急、
尿痛。排尿结束时在尿道或膀胱区有烧灼及疼痛感觉。
2.血尿:血尿是肾结核的第二个主要症状,发生率70%~80%。常常与尿频、尿急、尿
痛等症状同时出现。血尿的程度不等,大多数是轻度的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少数病例
可以出现肉眼血尿。
3.脓尿:由于肾脏和膀胱的结核性炎症,造成组织破坏,尿液中可以出现大量脓细胞,
尿液混浊不清,也可以出现米汤样脓尿。
4.腰痛和肿块:肾脏结核病变严重者可引起结核性脓肾,肾脏体积增大,在腰部可以摸
到肿块,出现腰痛。
5.全身症状:严重的肾结核患者或合并其他脏器的活动性结核时,可以出现像消瘦、潮
热、盗汗、乏力、贫血、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
1.尿液常规检查:尿液呈酸性尿,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球,偶有少量的尿
蛋白。
2.尿普通细菌培养:一般尿普通细菌培养为阴性。当合并有泌尿系感染时,尿液普通细
菌培养可以阳性。
3.尿液结核杆菌检查
(1)24小时尿液抗酸杆菌检查:结核杆菌是抗酸杆菌中的一种。24小时尿液抗酸杆菌
检查阳性率可达50%~70%,同时结合临床的病史及特征,对肾结核的诊断有帮助。
(2))尿结核菌培养:尿液结核菌培养阳性,就可以确定肾结核的诊断。
(3)尿结核菌动物接种:尿结核菌动物接种的结果对诊断肾结核的价值非常高,也可
以作为肾结核诊断的依据,但因周期长,操作复杂,临床上很少应用。
(4)尿液结核IgG抗体测定:肾结核病人尿液中具有结核IgG抗体,阳性率可达89.1%,
对肾结核的诊断也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4.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肾结核的重要诊断手段,可以直接看到膀胱内的典型结核
变化而确立诊断。
5.影像学检查
(1)尿路平片:平片可以看到肾外形增大或呈分叶状。约1/3的患者可以在平片上看
到像片状、云絮状或斑块状的钙化灶。其分布不规则、不定型,常限于一侧肾脏。若钙化遍
及结核肾的全部,甚至输尿管时,即形成所谓的“自截肾”。
(2)静脉肾盂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又称排泄性或下行性尿路造影。由于造影剂是从肾
脏分泌后显示尿路系统,因此这种造影方法除可以明确肾脏病变外,还可以了解肾脏功能。
(3)逆行肾盂造影:通过膀胱镜检查插入输尿管导管到肾盂后,从导管内逆行注入造
影剂至肾盂中摄取X线片,称为逆行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可显示肾及输尿管的结核病变。
如前所述,若在电视下行动态观察,则对明确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更有帮助。膀胱容量小于
100ml或膀胱病变严重时,插管难以成功,且容易导致膀胱穿孔或大出血,是膀胱镜检及逆
行造影的禁忌证。
(4)经皮肾穿刺造影:对于静脉尿路造影不显影的无功能肾脏,需了解梗阻部位以上
的尿路情况时更为适宜。
(5)CT检查:CT检查诊断早期肾结核有一定困难,但对晚期病变的观察优于静脉尿
路造影。
【诊断】肾结核的诊断包括确定肾结核的存在,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破坏的程度,
了解对侧肾脏的情况等方面。有以下情况时,应该怀疑肾结核,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