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ppt

发布:2017-02-06约6.94千字共9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古西欧集市 中古意大利城市 欧洲中世纪的伦敦街景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中心布局 仍然保持着中世纪风格的奥地利城市因斯布鲁克。 至今尚存的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圣吉米纳诺。 欧洲中世纪的领主与仆人 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起初,基督教信徒组成很多小宗教团体,后来这些小团体逐渐形成统一的基督教会。 耶稣降生 在圣殿中与人谈论的少年耶稣 宗教画《最后的晚餐》 耶稣受难图 基督下葬 梵蒂冈圣彼得广场 罗马教廷 罗马教廷是天主教会的中央行政机构,协助教皇处理整个教会的事务。教廷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但也采纳国际通用语言。 教皇 教皇按天主教内部的说法,是使徒彼得的继承人。他是全世界罗马天主教徒的首领,代表耶稣基督管理教会,宣传福音。由红衣主教选举产生,终身制。教皇的完整头衔为:罗马主教、基督在世代表、首席使徒彼得继承人、西部宗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梵蒂冈君主、教皇。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7任教皇。 罗马天主教 天主教之所以称为罗马天主教,是因其在罗马起始,在罗马兴盛,直至今天。全世界的天主教区、教职,及其一切信徒皆听命于罗马的梵蒂岗,而罗马的代表人物就是所谓“普世之父”的教皇。 使徒时代过去以后,初期教会继续发展,到第四世纪时渐渐形成了五个教会中心点:即罗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耶路撒冷与亚历山大。在每一教会中心有监督一人,治理辖区会务。但到了第五世纪,罗马的监督认为罗马城是当时世界的政治中心,所以罗马的教会也该是世界的教会中心,于是就宣布罗马的监督,是“普世之父”-即教皇。  自此以后,教皇权柄逐渐膨胀,开始了中世纪悲惨的黑暗时代。教皇藉着愚民政策(不准圣经译为通用文字,禁止人民阅读圣经)及驱逐出教的威胁,并藉着咒诅人灵魂在炼狱受苦的恐吓,使百姓敢怒而不敢反抗,又因教廷藉买卖各种赎罪票聚祂人民钱财,使人痛恶宗教。直至十四世纪,在极端黑暗之中终于发出了曙光;圣经译者约翰威克里夫,血证士约翰胡司等人成为改教的先锋,掀起了回归真理的第一声号角。十五世纪初,神的仆人马丁·路德发出了勇敢而不妥协的真理呼声,毅然反抗教廷,并将新约圣经译为通用文字。 此一真理的呼声倏然传遍欧洲大陆,各国人民风起云涌,纷纷归依。在此情形下,罗马教廷发起所谓“反改教运动”,利用军队作正面屠杀,并设异教裁判所,在暗中侦缉,施行酷刑,迫令反悔,藉以镇压。 中世纪人们对教会的态度 丕平献土 教皇为皇帝加冕 丕平献土:   8世纪中期,法兰克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当上了法兰克的国王。作为回报,丕平亲自出兵意大利,把征服来的大片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由此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丕平献土与教皇国的建立 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西北角的一块高地上有个“梵蒂冈城国”,它是天主教教皇的驻地,是一个以教皇为首的政教合一的国家。面积仅0.44平方千米,人口约1000人,其中85%是意大利人;四周有高墙与罗马城分隔,惟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向外敞开,步行环绕一周只需45分钟。 公元741年,矮子丕平继承父位,担任了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掌握了实权。但他并不满足,还想获得王国最高荣誉,篡夺王位。他寻求教皇方面的支持,使自己篡位称王披上合法的外衣。并最终在教皇认可及帮助下于公元751年11月达到篡位称王的目的,建立起了加洛林王朝。新即位的教皇斯提芬三世(公元752—757年)则亲自到高卢为新国王举行宗教仪式。教皇模仿圣经上所载以色列—犹太国家创始人大卫国王(公元前1013—前973年)的榜样,将丕平和他的妻儿涂上圣油。这一仪式使新王朝的国王具有一种神圣的色彩,表示国王是“蒙上帝之恩当选”的神权国王,从而使丕平担任的国王成为上帝在世间统治的代表。   丕平如此顺利地实现了称王的心愿,自然对教皇满怀感激。公元754年,伦巴德人入侵罗马,威胁到教皇领地,教皇亲往法兰克,向丕平求援。丕平出迎教皇于庞帝翁,让教皇乘马,自己徒步行走,装出一副恭谦的样子。教皇赐给丕平以“罗马贵族”的头衔,使加洛林王朝的君主成为罗马教皇的武力支持者。公元756年6月,法兰克王丕平应教皇的请求,出兵征服了伦巴德人,并把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回的土地——罗马城及其原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拉文那总督管区划归教皇管辖,这便是教会史上称谓的“丕平献土”,也是教皇国的起始,并由此构成了现在的以教皇为代表的梵蒂冈城国的基础。 矮子丕平与罗马教廷的结合,是当时最有实力者与最有名望者的结合,是新兴军事霸主与传统精神权威的结合,从而在当时纷繁错乱的欧洲政治秩序中脱颖而出。   在西欧的封建社会,教皇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在西欧封建社会,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