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一) 教学设计与学习任务单.pdf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综合性学习㈠
学科语文学段:第二学段年级三年级
教材书名: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
年12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内容,学习多途径、多角度地收集资料,多种形式地展示资料。
2.通过分类、整合资料,学习整理和补充资料的方法。
3.通过收集、整理和补充资料,进一步产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深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交流资料内容,学习多途径、多角度地收集资料,多种形式地展示资料。
2.通过分类、整合资料,学习整理和补充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引入主题
㈠回顾古诗,检查背诵
1.借助关键词语回忆三首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情景,感受情感。【出示古诗】
——《元日》通过描写春节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的欢乐情景,让我们
感受到春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清明》通过“雨纷纷、欲断魂和借问酒家”就让人感受到了人们对已
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而“牧童遥指”又将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杏花村,让悲伤的
人们心生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异客、倍思亲、登高、插茱萸”,让人
体会到了重阳节之际,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
2.借助关键词语背诵三首古诗。
㈡结合童谣,引入主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1.有节奏朗读二年级学习的《传统节日》,回顾我国的传统节日。
出示:
2.了解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二、学习多途径、多角度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㈠借助日历,认识传统节日
1.通过交流和书中的插图,知道通过日历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方法。
2.运用借助日历了解传统节日的方法,圈画学习任务单里日历中的传统节
日,体会传统节日之多。
㈡对比表格和小报,了解不同展示方式的优势
1.聚焦端午节,借助书中的表格,了解可以通过节日习俗了解传统节日。
2.出示手抄报1:通过交流学生手抄报内容,对比表格,了解表格让人一目
了然,手抄报更加具体生动,不同的展示方式各有优势。
手抄报1
㈢通过不同内容,启发多途径、多角度调查
1.出示手抄报2:交流学生补充的“端午习俗之喝雄黄酒”,通过交流知道
除了书上介绍的节日习俗,我们也可以对其他节日习俗进行了解。
2.通过补充交流以及书上的泡泡,了解还能通过问长辈的方式了解传统节
日,并且节日传说也是一个新的探究角度。
3.通过手抄报中的另一个版块“吃粽子”,知道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
了解传统节日,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4.总结:查阅资料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多途径、多角度地进行查阅,而且
还可以多形式的展示,这样就能对节日文化有更深地了解了。
手抄报2
㈣交流分享,拓展调查途径和角度
1.交流思维导图,了解阅读书籍也是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之一。
2.关注内容,了解节日来历也是探究节日的角度之一。
3.交流幻灯片,了解上网查阅,可以帮助我们补充与节日相关的古诗、歌曲
和视频等内容,并用诵读、欣赏等方式使展示的结果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4.总结:可以通过问长辈、亲身体验、阅读书籍、上网查找等方式,了解节
日的习俗、传说、来历等等,还可以通过表格、手抄报、思维导图、古诗诵读、
视频展示等形式展示出来!
三、学习整理、补充资料
1.借助总结,发现整理资料能够使收集的资料内容更加清晰。
2.给课堂展示的资料提出整理、补充的建议。
3.书中的泡泡,进一步启发学生可以多种形式地展示成果。
四、开扩思路,感受文化
1.结合中秋节的手抄报展示,初步了解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的意义,感受
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寓意。
2.结合元宵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