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村初中生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兴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激发农村初中生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摘 要: 有兴趣就有动力,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一是课堂语言要生动,注重语言的“本土化”;二是情境教学多样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三是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做学生的知心人。
关键词: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兴趣激发 教学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有学习的动力。但由于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特别是初三思想品德课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相对比较抽象、枯燥,与农村初中学生的经历、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太感兴趣;加上目前仍深受应试教育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强化记忆阶段,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那么,这是否说明思想品德课就是抽象、难理解,学生不感兴趣的科目呢?答案是否定的。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都会发现,学生无论对国家大事还是对身边发生的小事都比较关心,只不过他们未能有效地将这些大小事与教材中的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体会不到知识的实用性,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从中牵线搭桥,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教材知识上来。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这个转移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语言生动化,注重语言的“本土化”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语言的修养、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在初中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前10分钟和第25至35分钟的10分钟是脑力的最佳状态,也是教师传授重点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间。但在其余的25分钟时间里,教师应如何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答案,他说:“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什么才算是生动的语言呢?总的来说,有幽默感、能引起学生会心地“笑”的就是最生动的语言。农村初中生十分崇拜明星,如香港著名搞笑影星周星驰就是他们的偶像之一,所以,我在上思想品德课时,常借用一些周星驰的搞笑言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学生经常因审题不清而做错题的现象,我就引用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里的“斗鸡眼”(正面看东西时眼睛往上翻或下翻)来形容这些粗心大意的学生,这时,学生往往会哄堂大笑,却在笑中领会到了不足之处,并改正自己的缺点。由于印象深刻,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会更加牢固,答题的能力自然相应提高。
在语言运用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注重语言的“本土化”。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认为:“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观察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去,使教科书与学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巧妙地用上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口语、习惯用词、典故等,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为本土化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有亲切感,容易产生共鸣,学生的学习投入度自然大大提高。
二、情境教学多样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于学习过程,那么要提高课堂效率是不可能的。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而言,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有效调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中去。
(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有强大的视觉、听觉效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直接途径。而且,现在的农村中学基本都装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加上互联网上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例如在讲授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就用了网上的一个Flash视频《小鸟》,描述的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在青山、碧水、蓝天中自由地飞翔,后来人们随意猎杀,滥伐森林,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小鸟看到这些惨相两眼泪水汪汪,因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最后在绝望中悲惨地死去。感人至深的画面,加上很有感染力的音乐,大大激发了学生保护小鸟、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情感,继而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二)巧用漫画、小品进行教学
漫画、小品具有幽默风趣的特点,能引人捧腹大笑,而且它们往往在有些夸张的表达手法下反映出发人深省的现实问题,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