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情景教学、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和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学习《孟子》二章,学生能够理解孟子关于“富贵不能淫”的道德观念,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同时,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的道德观念;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结构特点。
难点:1.把握孟子思想的深刻内涵;2.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解决办法:1.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2.结合文本,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引导学生学会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3.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理解孟子思想的背景和意义,突破理解难点。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纸质教材《孟子》、黑板或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孟子思想相关文献资料、古代哲学思想背景介绍视频。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课堂提问。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孟子》相关影视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孟子的思想。
2.提出问题:观看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孟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孟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教师讲解孟子“富贵不能淫”的道德观念,分析其内涵和现实意义。
2.结合文本,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讲解孟子如何运用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帮助学生理解孟子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孟子语言的魅力。
2.分组讨论:如何将孟子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富贵而不淫’?”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强调在现实生活中,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孟子在文中提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句话有何深意?”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出:“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孟子“富贵不能淫”的道德观念。
2.布置作业:阅读《孟子》其他章节,思考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六、知识点梳理
1.孟子及其思想背景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以仁爱为核心,强调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
-孟子的思想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诸侯争霸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
2.“富贵不能淫”的核心思想
-“富贵不能淫”是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重要观点,强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内心的道德纯洁。
-“富贵不能淫”意味着在物质享受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原则。
3.文章结构分析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提出观点,中间段落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论证过程中,孟子运用了对比、举例、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4.关键句解读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在政治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态度,即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概括了孟子的道德观,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道德的坚定。
5.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孟子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包括道德修养、政治理想、人际关系等方面。
-孟子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6.孟子思想的教育意义
-孟子的思想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学习孟子的思想,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持道德的坚定,克服诱惑,坚守原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