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63_T 2125-2023 钻探岩心扫描编录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3-18约7.77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07.060CCSD10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125—2023

钻探岩心扫描编录技术规范

2023-06-01发布2023-08-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2125—2023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1

5技术准备 2

6扫描程序 2

7地质编录 4

8资料处理 4

9钻孔数据库建设 5

10质量检查及评价 5

11资料汇交 5

附录A(规范性)岩心图像扫描记录表 6

附录B(资料性)岩心扫描工作报告提纲 7

参考文献 8

I

DB63/T212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代岩、罗永统、童海奎、王富春、马财、党洪量、严玲琴、于小亮、李杰、马德庆、马维明、张晖青、朱建鹏。

本文件由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监督实施。

II

DB63/T2125—2023

引言

岩心扫描编录技术是通过仪器扫描和数字化编录将实物岩心转化成计算机可以储存和处理的文字、图像、数据等信息,并通过输出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展示的过程。其特点是在不破坏岩心的前提下,可以批量、连续、反复地提取和分析岩心表面及内部蕴含的地质信息,获取的数据种类丰富、数据量大,能有效降低岩心保管成本,提高岩心利用率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为地质勘查成果数字化、网络化提供基础数据,是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建设网络化岩心图像数据库,结合测井、地质分析化验等多方面的资料,形成一套组合资料,使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更加准确、真实、直观、全面地反映岩心地质特征,简化地质信息分析程序,对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能为管理部门在岩心资料数字化存储方面提供有效途径。

III

DB63/T2125—2023

钻探岩心扫描编录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钻探岩心扫描编录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技术准备、扫描程序、地质编录、资料处理、钻孔数据库建设、质量检查及评价和资料汇交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常规钻探岩心扫描编录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412.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的分类和命名方案

DZ/T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表面扫描

岩心扫描仪的机械驱动装置将柱状岩心绕中心轴线缓慢转动,同时扫描镜头连续采集岩心表面图像信息的工作方式,又称圆周展开式扫描。这种扫描方式可完整记录岩心表面所有的图像信息。

3.2

纵切面扫描

扫描镜头沿轴向移动同时采集岩心某一处外表面图像信息的工作方式,又称平面式扫描。扫描形成的岩心图像为岩心剖面图像。

3.3

横断面扫描

垂直于岩心的中心轴线采集岩心横断面的工作方式。

4总则

1

DB63/T2125—2023

4.1目的任务

规范岩心扫描编录工作流程,保证全面、客观、真实地保存第一手岩心资料,使岩心地质编录更加简单化、智能化、数字化。

4.2设备准备要求

4.2.1仪器设备要能满足野外条件下的使用,设备要求轻便,易拆卸组装。

4.2.2仪器配备额定电压应满足设备要求,为防静电、漏电仪器必须设置接地保护线,在野外工作环境中应外置保护电源,避免突然断电造成的设备损坏和数据丢失。

4.2.3仪器光源应为高频无闪烁三基色光源,对扫描的岩心要达到不失真和不反光。

4.2.4仪器设备应保证岩心扫描快捷、高效,扫描镜头图像分辨率不小于350DPI(像素);图像清晰度不小于24位真彩色。

4.2.5软件系统应具有岩心扫描、图像处理、地质统计分析、整合处理外部数据等几大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