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4《循环小数 第2课时》说课稿.docx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4《循环小数第2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识别和简单表示循环小数,以及掌握循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这一课时主要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识别和简单表示循环小数。
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性质,了解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的区别。
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循环小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循环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循环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循环小数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循环小数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
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循环小数的动态变化。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循环小数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循环小数的核心概念和性质。可以设计如下:
定义:从小数点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
循环小数的值是固定的。
八.说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说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知识点儿整理:
循环小数的定义:循环小数是从小数点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例如,1/3=0.3333…,其中3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的性质: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它的位数是无限的。
循环小数的值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小数位数的增加而改变。
循环小数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且分母是唯一的。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直接写出循环的数字,例如0.333…可以写作0.。
使用括号和小圆点来表示循环的数字,例如0.3可以写作0.。
循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写成长除法的形式。
当出现重复的余数时,在余数上方写上循环的数字,并将商的小数部分写上相应的循环数字。
继续进行除法运算,直到除完为止。
循环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循环小数来表示分数,例如1/3=0.。
在计算中,可以使用循环小数来简化计算,例如计算1/6时,可以直接写出循环小数0.,而不是进行繁琐的乘法运算。
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的区别:
有限小数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不会出现重复的数字。
循环小数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且会出现重复的数字。
循环小数的分类:
纯循环小数:从小数点后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小数。
混循环小数: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循环的小数,且循环的数字前面有其他非循环的数字。
循环小数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无限小数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并且存在重复的数字,那么它就是循环小数。
如果一个无限小数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但不存在重复的数字,那么它就不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的转换方法:
将循环小数表示成分数形式时,可以通过将循环小数的重复数字作为分子,分母为9的倍数加1的方式来表示。
将分数转换为循环小数时,可以通过将分子除以分母的方式来得到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的应用领域:
在数学中,循环小数可以用来表示精确的数值,例如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3.1415926…。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循环小数可以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近似值,例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在日常生活中,循环小数可以用来表示货币金额,例如找零时可能会出现循环小数的情况。
以上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
同步作业练习题:
判断下列小数是否为循环小数,并说明原因:
0.333…
0.1212…
0.123456789…
0.1111…
是循环小数,因为数字3无限重复。
是循环小数,因为数字12无限重复。
不是循环小数,因为数字123456789没有重复。
是循环小数,因为数字1无限重复。
将下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