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学第六章第一节《细胞增殖》有丝分裂说课稿.doc
有丝分裂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有丝分裂是高一生物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细胞增殖》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丝分裂的过程是一个较为抽象的细胞增殖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并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细胞的增殖,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所学习的,因此学生能够更轻松的学习细胞增值的过程。通过有丝分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变异打下根底。特别是学习有丝分裂时的方法和途径可以为减数分裂的学习打下经验根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细胞分裂,并且在前面局部的学习中已经了解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高一的学生课堂气氛活泼,他们对生物课的学习有比拟浓厚的兴趣,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都较高。但是由于有丝分裂的过程比拟抽象,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利用更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动口,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2〕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形成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细胞增殖”一节主要向学生展示的是有丝分裂──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分裂方式,结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性,根底知识的讲解要重难点突出,有渗透力和感染力,以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为主要观测对象,通过自制教具演示有丝分裂各期染色体的行为、数目的变化的过程,同时通过师生一起画图讨论,认真讲解图像的细节,再配上重要的板书,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最终让学生掌握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教法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比拟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课间播放人一生生长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提出问题:生物体为什么由小变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更能吸引学生,使课堂气氛活泼,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学习内容--细胞增殖。
新课讲解
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的讲解,启发引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ppt课件演示细胞周期的有关Flash,明确指出细胞的分裂期、分裂间期,再结合学生的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细胞周期特点,注意适时启发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主题,实现探究式教学。
有丝分裂的过程〔重难点突破〕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出和突破,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利用自制教具加上生动的讲解,更加动态并且直观形象的演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黑板上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概述出有丝分裂各时期主要特点。讲解过程中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不仅提高课堂活泼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归纳的学习能力。
演示完整个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后,请学生前后桌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共同绘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以及DNA变化的折线图。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点评并作出总结。整个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从而实现了难点突破。
学生绘出的折线图:
当堂稳固
ppt课件展示习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另外通过检测可以知道是否到达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专题稳固练习。
板书设计
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的概念
植物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中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有丝分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