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做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做法
我国的高中物理教材与国外相比难度还是相对较大。因此绝大部分的高中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精力,成绩不一定好。教学内容枯燥,单一的灌输式与实际脱节,都是学生成绩难以提高、兴趣不浓的原因。学生戏言: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学生谈物理学习色变。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现状堪忧,如去年江苏省物理高考卷很难,导致今年很多学生放弃了物理,这样下去物理难以展现自身学科的魅力,而物理本身是一门很重要的自然学科,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思考。我觉得高中物理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能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锻炼,最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物理的方法-模型的建立法,以便为以后在高等研究中奠定必要的基础。为此我们组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趣引入,留下悬念,活化课堂气氛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堂新授课效果的好坏,往往与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引入关系密切。一个好的课堂引入,将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激情引入不但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需要,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大自然的热情。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在课堂引入中创设情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在《自由落体》一课教学中,可以利用刻度尺做自由落体的原理来测学生的反应时间,并请几个学生亲自测一下反应时间,这样学生的热情马上被调动起来。老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可以用刻度尺测反应时间。学生就很想知道原因了,这样就可以很自然的进行该节课的教学了。在《万有引力》一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这样一幅情景图: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了地球上,而月亮为何不会落到地球上呢?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这样再进行《万有引力》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以前的老师习惯用粉笔、黑板教学,习惯于简陋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媒体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
《平抛物体的运动》我们用Flash制作的用枪水平射击从树上掉下的松鼠,松鼠往下跳瞬间猎人刚好开枪,问学生松鼠能逃脱被击中的命运吗?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该节课教学的效果肯定是非常理想的。在《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人造卫星有感性认识,我们在课上先放映了神州5号航天飞机从发射到升天到回收的全过程。这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简化了学习人造卫星的难度。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并不是为了解题,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该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一课教学中,我们用多媒体演示了ɑ粒子散射情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有学生说看了多媒体以后这一节内容不用再复习了。当然并不是说多媒体应用的越多越好,只有那些在高中阶段无法用实验演示的内容用多媒体演示才比较好。
三、加强实验教学,利用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物理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始终要重视实验教学,不能搞成象数学一样进行纯理论推导得出规律。物理的实验教学可分成三部分:课堂演示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书本上要求的演示实验一定要在课堂进行演示,演示不一定总是叫教师进行,很多时候可以请学生上台来操作,这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本上没有的但对学生提高有帮助的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做演示实验。
对于设计性实验我们要尽量创设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综观近几年高考实验都是很有难度的设计性实验。因此在课堂也必须加强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如在高一可以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测量重力加速度g,原理和方法可以有自己确定。学生经过思考和归纳以后的得出了好多方案:如根据自由落体位移公式就可以测出g,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也可以测出g,还可以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来测g。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就知道理论上凡是表达式中有g的都可以测量,但可以根据分析得到误差最小的方法,这样多次训练后学生不断得到了思维训练,而且搞清楚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觉得物理也没那么难学了,可谓一举多得。
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为例。教学大纲并不要求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点,因此实验的前提是学生不知道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定量关系。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在测出若干组数据后列表,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拟合曲线,用相应的函数表达这条曲线。如果再换其他几个弹簧做这个实验,还可以进一步解释函数式中参数的物理意义……
在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这两种不同的作法中,实验内容可能相似,但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设计,学生的心理活动不一样,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中学阶段并不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