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技术及UML教程教学课件 作者 李磊 王养廷 第5章 用例和用例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面向对象技术及UML教程 第5章 用例和用例图 第5章 用例和用例图 5.1 用例图概述 5.1 用例图概述 5.1 用例图概述 5.2 为什么要使用用例图 5.2 为什么要使用用例图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3 用例图元素 5.5 用例粒度 5.5 用例粒度 5.5 用例粒度 5.5 用例粒度 5.6 用例图应用 5.6 用例图应用 5.6 用例图应用 5.6 用例图应用 5.6 用例图应用 5.7 小结 (2)前置条件 前置条件是指在用例启动前,执行者与系统应置于什么样的状态,这个状态应该是系统能够检测到的、可观测的,它用来描述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开始执行一个事件流。这个条件是正确执行一个事件流的起点,一般用执行者或系统的状态来表示。 例如,“ATM取款”用例的前置条件为: 执行“ATM自检”用例 (3)后置条件 后置条件用来说明当用例结束时系统的状态,这个状态也应该是系统能够检测得到的、可观测的。在用例描述中增加用例后置条件,可以明确表明用例结束时系统的状态,避免使系统出现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情况。 一般在开始定义并划定用例的范围时,可以使用前置条件来定义用例的起点,使用后置条件定义用例完成的目标。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可以方便用例的验证和评审。 (4)其他 除了上面所说的主要属性外,用例描述中还包括一些其它的主要属性。如:用例场景、特殊要求、扩展点、问题说明等。 其中用例场景包括成功场景和失败场景,场景主要是由基本流和备选流组合而成的。特殊要求是指在用例中涉及到的非功能性需求。扩展点用来描述该用例的扩展。问题说明中主要列出本用例在分析和描述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粒度的概念主要用来表示颗粒的大小。用例粒度表示的用例的大小。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用户表述的功能目标可能有大有小,而且有些功能可能还会有重复或重叠,有的是商业目标,有的是要构建系统的目标。为了能够更好更准确的获取用例,在进行用例建模时需要考虑用例粒度的问题。 用例的粒度从大到小分成以下三个层次:概述级、用户目标级、子功能级。 (1)概述级 概述级用例用来描述商业目标,它可以包括多个用户目标级的用例。一般用于初期的需求讨论。也可以用做用户目标级用例的划分目录。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ATM来完成取钱的工作。 这就是一个概述级用例,其用例图如图所示。 用户 ATM取钱 (2)用户级目标级 用户目标级用例用来描述执行者或用户完成工作或使用系统的目的。这一类用例一般用来描述某个人在某个时间地点完成某项工作。 自由金额取款 固定金额取款 例如上面的例子,用户可以通过ATM来完成取钱的工作。该用例在用户目标级被描述成“固定金额取款”和“自由金额取款”两个用例。 (2)子功能级 子功能级用例是比用户目标级用例再低一级的用例,除非是为了重用或其它特殊要求,一般建议在获取用例时不要深入到这一层,否则容易出现可能取得的用例无穷无尽的现象。 在ATM取款系统中,固定金额取款用例和自由金额取款用例中都涉及到用户身份验证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设计成一个子功能用例。 用例图是用来描述用户需求的,是表达用户需求的一种方式。系统的需求包括四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业务需求说明了提供给用户的系统的最初利益,反映了用户对系统高层次的目标要求。用户需求主要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功能性需求主要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业务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主要是用户对系统良好运作提出的期望,包括了易用性、反应速度、容错性、健壮性等等。 用例图是系统建模的起点,可以使用用例图对将要开发系统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业务建模,从业务模型的基础上过度到系统建模的开始,可以通过用例图来搜集用户的需求,明确和系统相关的用户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