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程序.doc
**区人民医院文件
文件名称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程序
发文日期
文件编号
版本
相关条款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省实施细则2.8.114.4.3
发文科室
病理科
目的
加强仪器设备规范化的使用、管理,延长其使用寿命。
定义
病理科仪器与设备的使用及管理。
制定依据
依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省实施细则2.8.114.4.3的标准要求,结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省临床病理科管理规范与指南细则》(2015年10月)和本科室实际制定。
适用范围
整个病理科诊疗活动。
条款:
1.显微镜的使用规程及日常维护
1.1使用时显微镜应直立平放在桌面上,镜座离桌边缘6-7cm。
1.2插上电源线,同时打开镜座边缘上的主开关。
1.3旋转物镜转动器,使低倍镜和镜筒成一条直线,旋转粗调节轮,使物镜和载物台的距离约5mm左右。
1.4再旋转镜座上的光强调节钮来调节光的强弱,把灯光调节到最佳状况即可。
1.5把要观察的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推进器卡住切片,并使切片中的标本正对准通光孔的中央。
1.6观察任何标本切片,遵循先低倍镜后高倍镜的原则。(双目镜的距离也可以调整,两条视线合并为一视野)。
1.7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然后再观察细微结构,可转动镜头转换器,可换成20X、40X等的镜头来观察,这时的镜头,几乎接近盖玻片,在此只能用微调来调整焦距,直到清楚为止,绝对不能再用粗调来调整,否则,会压碎切片,切记!
1.8若用油镜(100X)观察,首先要滴上一滴香柏油在被观察的切片上,再换成油镜头,这时的镜头全部接触玻片,只能动微调。用完后,用纱布沾清洗剂把油镜头擦拭干净。
1.9用完后取下切片,关掉开关电源,拔下电源插头,把显微镜清洗干净,再套上罩子即可。
1.10一人一镜,专人负责制,每年定期1-2次的维护保养工作。
1.11保持显微镜的干燥和清洁,避免灰尘、水及化学试剂的玷污,做到防火、防尘、防潮、防盗及防漏电措施。
1.12凡是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只能用特殊的擦镜头纸擦拭,不能乱用他物擦拭,更不能用手指触摸透镜,以免汗液玷污透镜。
1.13取送显微镜时轻拿轻放,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底座,显微镜不能倾斜,以免目镜从镜筒上端滑岀。
1.14观察时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1.15若使用中途离开,应将显微镜的光源调到最小,利于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1.16转换物镜镜头时,不要搬动物镜镜头,应转动转换器。切勿随意转动粗准焦螺旋,用力要轻,转动要慢,转不动时不要硬转。
1.17不得任意拆卸显微镜上的零件,严禁随意拆卸物镜镜头,遇到问题可找专业人员维修。
1.18每日清洁保养,于《设备使用及维护记录本》记录仪器状态
1.19出现故障应及时上报并记录故障原因。故障维修:国药医工:6961
2.切片机操作规程及维护
2.1检查切片机状况调整切片机:扣好所有杠杆,保证切片机的稳定性;调整刀座至合适的角度(一般为5刻度);调整切片机切片厚度2~4μm。
2.2从冷冻台上取下已冷却的蜡块。
2.3切片流程:
2.3.1将蜡块放上样本夹。
2.3.2调整刀座,将样本头的左缘于刀座的左缘对齐,或者是右缘与右缘对齐,这样刚好把一把刀三等份,使刀口充分被利用。
2.3.3通过切片机的左轴向前向后转,调整样本头的前进和后退,使得样本头上的蜡块表面在刀片靠切片机的内侧。
2.3.4蜡块粗切至组织全部暴露后,再进行细切,大标本应注意切全,小标本注意不要修太多,以免无法切出满意的切片。蜡块细修:要求组织块表面均匀一致,无白点空洞。
2.3.5切片:要求切片时用力均匀,柔和,摇速不宜过快或过慢,蜡片要求薄,完整,均匀,切片厚度一般为2-4μm,胃镜等小活检组织需连续切片,要求不少于6片
2.3.6捞片核对蜡块号码,并将号码写在载玻片上,然后将展平的切片捞于玻片合适位置(除标签位置外的中间)
2.3.7切片过程中发现组织块包埋面错误或包埋面不平整的特别是小组织块不在同一平面时,请及时交于包埋技术员重新处理。
2.3.8切过的蜡块请按顺序横排在铁盘内,零星蜡块号码放置在最后面。
2.3.9切片技术员应注意切片挡板,毛笔和镊子的整洁,防止污染
2.3.10捞片技术员要保证摊片池的清洁,及时捞去漂浮物
2.4切完片子后整理:
2.4.1将样本头调整到最顶端位置,扣住右轴上的锁定轴,使得样本头被固定,取下刀片。
2.4.2切片机卫生清洁:去除切片机上的蜡屑,卸下刀座并拆开,扫去上面的蜡屑,并用脱蜡液和酒精将刀座和切片机擦拭一遍(特别是手轮和摇手柄不要忘记),再在固定杠杆的转轴面上加上机油,安装回去。
2.4.3工作台面清理干净,包括机器下面,地面上的蜡屑清扫到垃圾桶内,严禁冲入水槽中;废旧切片刀请放入专用的利器盒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