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张忠德教授运用岭南甄氏序贯温阳法治疗杂病经验.doc

发布:2018-01-31约2.9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张忠德教授运用岭南甄氏序贯温阳法治疗杂病经验 金连顺1 张曈2   (1广东省中医院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广东 广州 5101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张教授灵活运用岭南甄氏序贯温阳法治疗杂病,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阶段温阳之力度则不同,观其标,重其本,标本兼治,治疗顽固性失眠、虚劳恶寒、围绝经前后综合征等杂病,每遇疗效显著。   【关键词】岭南甄氏杂病流派;温阳法;杂病;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347-02   甄梦初(1909-1900)为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代表性人物,崇尚温阳,主要体现在慢性疾病的诊治,常以振奋脾阳、固肾阳而扶正气。张教授为岭南甄氏杂病流派第四代传承人,对岭南甄氏序贯温阳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将其应用范围扩大至诸多疑难杂症诊治。笔者为岭南甄氏杂病流派第五代传承人,有幸跟师临证抄方5年余,深感吾师医术精湛,医道高明,临证圆法活机,遣方用药灵活,将吾师经验介绍如下:   1.医案   1.1 顽固性失眠   宋某,女,77岁,2011年6月4日初诊。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难以入睡,甚则侧夜不眠,每晚服用安眠药方能入睡。2周前开始失眠加重,难以入睡,每晚睡约2~3小时,疲倦乏力,头晕,难以行走,需坐轮椅,头痛,胸闷,心慌,胃纳一般,小便调,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苔微黄,脉沉细。中医诊断为不寐,证属肾阳不足为本,阴血耗伤为标,治疗先以滋阴敛阳,后以温补肾阳、扶脾阳为主,以养心安神贯通治疗始终,处方如下: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桂枝10g,当归20g,旱莲草20g,五味子10g,蜜远志20g,首乌藤20g,茯神20g,麦冬20g,郁金20g,炒麦芽30g。共4剂。服药1剂后当晚入睡6小时。2011年6月8日二诊:在原方基础上去麦冬、五味子、旱莲草加淫羊藿、巴戟天助肾阳,炒白术扶脾阳,后间断门诊治疗1月余,诸症悉评。   按:此患者因肾阳虚为本底,故温煦、推动失职,导致卫气生成与运行不足,加之肾中之精气逐渐衰竭,阳气生化之源匮乏而出现难以入睡、疲倦乏力、心慌;肾阳亏虚,则精血不能上荣头面,脑髓空虚,清窍失养而出现头晕、头痛;肾阳虚衰,温煦无权,寒从内生,阴寒凝结,不能化气布津,而出现大便偏干,第一步虽有肾阳虚底,但阴血耗伤、虚火上浮,故重在滋阴敛阳,故用煅龙骨、煅牡蛎为滋阴潜阳,麦冬、五味子滋肾水,第二步应温肾阳、扶脾阳为主,加巴戟天、淫羊藿、炒白术等,茯神补益心气,蜜远志、首乌藤养心安神。张教授认为老年人失眠多以阳虚质者为多,若重在养心安神,往往疗效一般,切忌投第一步大辛大热之品温阳补阳,逐步从平补温阳到大辛大热之品助元阳,强调观本底,标本同治,方能治愈。   1.2 虚劳恶寒   杨某,女,45岁。2012年7月29日初诊。1年前开始出现恶风恶寒,曾就诊于多家中医院及西医院,未见明显缓解。 遂于我门诊就诊,症见:面色?白,疲倦乏力,恶风恶寒,炎热夏季不能开空调、吹风扇,需穿秋衣秋裤,但手足冰凉,胃纳一般,眠差,小便调,大便偏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虚劳,肝肾不足为本,脾胃虚弱,治疗以温补脾阳、滋补肝肾、益阴潜阳安神为主。处方如下:黄芪20g,炒白术20g,党参15g,大枣20g,五味子10g,桑椹子2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郁金15g,合欢花15g。共7剂。   2012年8月5日二诊:服药后恶风恶寒明显缓解,口干,仍有手足不温,怕冷,胃纳一般,眠尚可,大便偏烂。在原方的基础上去二至丸、郁金、合欢花等,加大党参30g、黄芪30g、大枣30g、炒白术30g等加大补脾养胃、补气升阳之力,加桑椹滋补肝肾,当归补血,浮小麦益气除虚热,麦冬养阴生津,炒麦芽疏肝和胃。共7剂。   2012年8月21日三诊:恶风恶寒基本缓解,手足不温,纳眠尚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在原方的基础上去浮小麦、麦冬、煅龙骨、煅牡蛎等,加肉桂3g,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干姜温中散寒,熟地黄、紫河车,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加甘草调和诸药。共14剂。   按:恶风恶寒临床上多见,但此患者病程日久,失治误治,久而久之寒邪不在体表,而入里积为沉寒,若使用味辛、质轻之品发散风寒,药物不能直达病所。张教授认为此患者以肝肾不足为底,中焦脾胃虚弱为主,气化不及、温煦推动无力,而出现恶风恶寒、手足冰凉等。治疗上,重在振奋脾阳,第一步应以甘温之品补脾土,待沉寒驱除,第二步加大补气健脾升阳之力,第三步用肉桂、干姜等辛热之品振奋脾阳、壮元阳,间断门诊治疗1月余,随访至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