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教案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校核与构造要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全梁承载能力校核 ??? 目的:砼受弯构件沿长度任一截面都要保证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不出现正截面和斜截面强度破坏。 ??? 1、弯距包络图: ??? 2、承载能力图:表示梁上各正截面所能承受的弯距值的图形,又称材料图。??? 画法:a、在弯距包络图的基线上用同一比例尺标出Mj,并将Mj 按跨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积比例进行划分;b、由各分点划水平线;c、由斜筋的弯起点及斜筋与梁中线的交点引垂线,与对应的水平线相交,连接各交点的折线及为材料图。 ??? 3、充分利用点:按正截面强度计算该根钢筋的强度,开始得到的充分发挥的截面与弯距包络图的交点。??? 4、理论断点:按正截面强度计算不需要该根钢筋的截面与弯距包络图的交点。(见全梁承载能力校核图5-1) ??? 第二节 构造要求 ??? 一、保证正截面抗弯强度( bending strength of normal section) ??? 1、进行全梁承载能力校核(图解法),承载能力图大于弯距包络图;??? 2、钢筋与砼之间的锚固要保证最小锚固长度。 ??? 二、保证斜截面抗剪强度??? 斜筋及箍筋的数量是通过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确定的。但纵筋的具体弯起位置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在支座中心截面处;??? 2、以后各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在或超过前一排钢筋的起弯点截面;??? 3、弯终点处尚应留有一定的锚固长度。??? 三、保证斜截面抗弯强度???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抗弯强度可通过控制纵向钢筋的弯起点位置来保证。(如图5-2)在梁的受拉区中纵向钢筋的弯起点应设在根据正截面强度计算该根钢筋的强度充分被利用的截面(充分利用点)以外不小于 h0/2 处;同 时弯起钢筋与梁纵轴线的交点应位于根据正截面强度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称为理论断点)以外。充分利用点和不需要点的位置可根据纵向钢筋的根数和直径(即截面面积)而绘出的水平线与弯距包络图的交点来确定。第一节 全梁承载能力校核
目的:砼受弯构件(bending members)沿长度任一截面都要保证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不出现正截面( normal section)和斜截面( oblique section)强度破坏。
1、弯距包络图:
2、承载能力图:表示梁上各正截面所能承受的弯距值的图形,又称材料图。
????? 画法:a、在弯距包络图的基线上用同一比例尺标出Md ,并将Md按跨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积比例进行划分;b、由各分点划水平线;c、由斜筋的弯起点及斜筋与梁中线的交点引垂线,与对应的水平线相交,连接各交点的折线及为材料图。
3、充分利用点:按正截面强度计算该根钢筋的强度,开始得到的充分发挥的截面与弯距包络图的交点。
4、理论断点:按正截面强度计算不需要该根钢筋的截面与弯距包络图的交点。如图。
?
第二节 构造要求
一、保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1、进行全梁承载能力校核(图解法),承载能力图大于弯距包络图;
2、钢筋与砼之间的锚固要保证最小锚固长度,见下表。
R235(Q235) HRB335 HRB400,KL400 C20 C25 C30 ≥C40 C20 C25 C30 ≥C40 C20 C25 C30 ≥C40 受压钢筋(直端) 40d 35d 30d 25d 35d 30d 25d 20d 40d 35d 30d 25d 受
拉
钢
筋
直
端 — — — — 40d 35d 30d 25d 45d 40d 35d 30d 弯
钩
端 35d 30d 25d 20d 30d 25d 25d 20d 35d 30d 30d 25d
受力主钢筋端部弯钩应符合表5.2。
二、保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斜筋及箍筋的数量是通过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确定的。但纵筋的具体弯起位置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在支座中心截面处;
2、以后各排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在或超过前一排钢筋的起弯点截面;
3、弯终点处尚应留有一定的锚固长度(anchoragelength)。
三、保证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抗弯强度可通过控制纵向钢筋的弯起点位置来保证。(如图5-3)在梁的受拉区中纵向钢筋的弯起点应设在根据正截面强度计算该根钢筋的强度充分被利用的截面(充分利用点)以外不小于h0/2处;同时弯起钢筋与梁纵轴线的交点应位于根据正截面强度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称为理论断点)以外。充分利用点和不需要点的位置可根据纵向钢筋的根数和直径(即截面面积)而绘出的水平线与弯距包络图的交点来确定。
?
第三节 简支梁的斜截面设计与全梁承载力校核
例4-1
已知:装配式等高简支T梁(图5.3.1),混凝土为c25,钢筋为HRB335级钢筋,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