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ppt

发布:2016-10-26约3.11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起源阶段的突出标志: 经济:金属器具的使用 政治:贫富分化的产生 城的出现 礼制的初步形成 文化:文字的成熟 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王位世袭制—— (1)概念: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2)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3)影响:从“禅让”到“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禅让制概念—— 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夏商政治文化(禅让制到世袭制) 大禹治水图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启开始确立王位世袭制 ◆初步建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中央——相,卿士 地方——侯、伯 戴冠冕的夏禹 读图,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表明夏禹已是帝王身份 冕: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 圭: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持的玉器 3.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夏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 殷商时期占 卜用的龟甲。 甲骨文卜辞 商朝王权比较强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加强统治、拱卫王室 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内容: (1)分封诸侯: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西周时主要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2)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诸侯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3)侯国再封: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 《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5、实质:巩固奴隶制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6、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山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7、崩溃:西周后期,王权衰落, 分封制受到破坏 4、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三对矛盾,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3、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 规定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4、宗法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 B 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 政治隶属关系。 【合作探究】1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2.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礼乐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礼仪,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合作探究】2 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大规模祭祀(“女神庙”、“祭坛”、人牲人殉、青铜礼器)占卜(甲骨文)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起源阶段的突出标志 禅让制——世袭制 3.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合作探究】 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加强统治、拱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