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14章 第1课时 光的传播【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届高三物理复习能力提升:第14章 第1课时 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考点内容 要求 考纲解读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 Ⅰ1.本章考查的重点内容有: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色散成因及规律;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公式Δx=λ的含义;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2.对几何光学的考查,以定性和半定量为主,注意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现象、物理情景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是考查光线的去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问题. 3.对光的波动性进行考查,主要是以干涉和衍射以及电磁波谱知识为要点,考查波动光学的一些初步理论、以及建立这些理论的实验基础和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
4.高考对本章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放在考查一些重要的光学规律和概念上,注重课本,加强理解;“考课本”、“不回避旧题”是高考对光学命题的特点.“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高科技”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新趋向;也是这几年光学命题的热点.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Ⅱ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 Ⅱ 光导纤维 Ⅰ 棱镜,光的色散 Ⅰ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Ⅰ 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Ⅰ 光的衍射 Ⅰ 光的偏振现象 Ⅰ 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 Ⅰ 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Ⅱ 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Ⅰ 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Ⅰ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第1课时 光的传播
考纲解读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学会平面镜成像作图.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折射率的概念.3.理解全反射的概念,掌握全反射产生的条件.
1.[光的直线传播]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月球的本影区内能看到日全食
B.在月球的半影区内能看到日偏食
C.在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可看到月全食
D.在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可看到月全食
答案 ABD
2.[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定律只适用于平面镜反射
B.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
C.如果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也一定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的眼睛
D.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和界面的夹角
答案 C
3.[折射定律的应用]观察者看见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关于太阳位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上 B.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
C.太阳恰位于地平线 D.大气密度不知,无法判断
答案 B
解析 太阳光由地球大气层外的真空射入大气层时要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观察者认为光线来自它的反向延长线.这样使得太阳的实际位置比观察者看见的太阳位置偏低.
4.[折射定律与折射率的理解和应用]如图1所示,光线以入射角θ1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的玻璃表面.
(1)当入射角θ1=45°时,求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θ.
(2)当入射角θ1为何值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θ=90°?图1
答案 (1)105° (2)arctan
解析 (1)设折射角为θ2,由折射定律=n得sin θ2===,所以,θ2=30°.
因为θ1′=θ1=45°,所以θ=180°-45°-30°=105°.
(2)因为θ1′+θ2=90°,所以,sin θ2=sin (90°-θ1′)=cos θ1′=cos θ1
由折射定律得tan θ1=,θ1=arctan .
5.[全反射问题分析]很多公园的水池底都装有彩灯,当一细束由红、蓝两色组成的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关于光在水面可能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红光、蓝光都要发生反射,红光的折射率较小,所以蓝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红光小,蓝光发生全反射时,红光不一定发生,故只有C正确.
6.[光的色散现象分析](2011·大纲全国·16)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图2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答案 B
解析 由可见光的折射率知,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折射率依次增大,由题图知a→d折射率依次减小,故A、C、D错,B对.
考点梳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2.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是光的抽象.
3.光速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_m/s.
(2)光在介质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