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13章 第1课时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届高三物理复习能力提升:第13章 第1课时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Word版含解析
考点内容 要求 考纲解读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 Ⅱ 1.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三突出”:一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二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图象和交变电流的四值;三是突出考查变压器.一般试题难度不大,且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电磁场和电磁波只作一般的了解.
2.不同情况下的有效值计算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对变压器的原理理解的同时,还要掌握变压器的静态计算和动态分析.
3.本考点知识易与力学和电学知识综合,如带电粒子在加有交变电压的平行金属板间的运动,交变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同时,本考点知识也易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相联系,如“电动自行车”、“磁悬浮列车”等.另外,远距离输电也要引起重视. 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Ⅰ 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 Ⅱ 电能的输送 Ⅰ 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 Ⅰ 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Ⅰ 电视,雷达 Ⅰ 实验:练习使用示波器 说明:只要求讨论单相理想变压器 第1课时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考纲解读1.能掌握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会写出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2.能认识交变电流的图象和进行有效值、最大值的计算.
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关于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变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不变
B.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一次
C.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改变一次
D.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改变一次
答案 C
解析 依据交流电的变化规律可知,如果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有e=Emsin ωt和i=Imsin ωt;如果从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开始计时,有e=Emcos ωt和i=Imcos ωt.不难看出: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也改变一次;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和感应电动势的方向都改变两次.故正确答案为C.
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呈正弦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此线圈与一个R=10 Ω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不计电路的其他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交变电流的周期为0.125 s
B.交变电流的频率为8 Hz
C.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A
D.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4 A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交变电流的周期为0.250 s,频率为4 Hz,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 A=2 A,有效值为 A= A,所以应选C.
3.[有效值的计算]电阻R1、R2与交流电源按照如图2甲所示方式连接,R1=10 Ω、R2=20 Ω.合上开关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 )
图2
A.通过R1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 A
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 V
C.通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 A
D.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 V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知流过R2交流电电流的最大值I2m=0.6 A,有效值I2==0.6 A,故选项C错误;由U2m=I2mR2=12 V知,U2=12 V,选项D错误;因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同,则I1m=0.6 A,电流的有效值I1==0.6 A,故选项A错误;由U1=I1R1=6 V,故选项B正确.
考点梳理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1.交变电流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如图3(a)、(b)、(c)、(d)所示都属于交变电流.其中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正弦式交变电流,简称正弦式电流,如图(a)所示.
图3
2.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和图象
(1)产生:在匀强磁场里,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
(2)中性面
①定义: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
②特点
a.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
b.线圈转动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线圈每经过中性面一次,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3)图象:用以描述交流电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果线圈从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其图象为正弦函数曲线.
二、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1.周期和频率
(1)周期(T):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线圈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单位是秒(s),公式T=.
(2)频率(f):交变电流在1 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3)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或f=.
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