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题.docx
PAGE
PAGE1
第11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题
一、考向分析
卷别
呈现形式
考查元素
考点分布
电离平衡、水的电离与溶液pH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利用
全国甲卷
选择题
Ag、Cr、Na、O、Cl
√
全国甲卷
填空题
Fe、Zn、Co、Mn、S、H、O
√
√
新课标卷
选择题
C、H、O、Cl
√
湖南
选择题
H、C、O、Na
√
√
湖北
选择题
H、C、O、Cl、Pb
√
黑吉辽
选择题
Ag、Cr、Cl、Br
√
广东
填空题
H、K
√
浙江6月
选择题
H、S、O、Fe
√
√
√
山东
选择题
H、C、O、Ag
√
√
江西
选择题
Mn、K、S、O
√
√
河北
选择题
C、N
√
1.近几年高考考法
(1)滴定曲线中过程和特殊点分析
(2)微粒分布系数图像分析
(3)溶度积的理解、应用、曲线上特殊点分析
(4)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平衡的应用与分析
2.近几年高考考查突出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1)图像的形式综合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借助图像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离子积常数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酸、碱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
(4)盐类水解原理,特别是特殊点的粒子浓度大小关系:一大小和三守恒
(5)溶度积和溶度积曲线的理解:相关计算
3.高考考查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
(1)弱电解质和水的电离及其影响因素、电离平衡常数、离子积的计算
(2)盐类水解及其影响因素,水解平衡常数的计算
(3)沉淀溶解平衡、沉淀转化、溶度积有关的计算
(4)电解质溶液中的一大小和三守恒的应用
(5)能力要求:从图像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二、知识重构
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盐酸、醋酸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倍数,醋酸加入的水多
例1、若将pH=2的HNO2、HCl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变化如图所示,判断曲线I对应的溶液为_______(填化学式)。图中a、b、c三点对应溶液的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用a、b、c表示,下同);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
【答案】HClb>a>cc>a>b
【思维建模】
1、判断稀释过程溶液强酸、碱的方法:
看曲线起点:起点相同:PH变化大的为强
起点不同:直接看起点
2、判断各点的导电性的方法:看离子浓度的大小
3、判断各点电离程度的方法:弱的越稀越电离
4、判断各点水的电离程度:比较水的电离程度:酸性越强越抑制,碱性越强越抑制
3、pH与稀释倍数的线性关系
lgV?V0=0,代表没稀释;lgV?
①HY为强酸、HX为弱酸
②a、b两点的溶液中:c(X-)=c(Y-)
③水的电离程度:d>c>a=b
①MOH为强碱、ROH为弱碱
②lgV?V0=0
③水的电离程度:a>b
类型二酸碱中和滴定曲线(pH-V图像)
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盐
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氨水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
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
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强酸与弱碱反应)
室温下pH=7不一定是终点:强碱与强酸反应时,终点pH=7;强碱与弱酸(强酸与弱碱)反应时,终点不是pH=7(强碱与弱酸反应终点是pH>7,强酸与弱碱反应终点pH<7)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根据中和反应终点的酸碱性选择指示剂。
酸性,选甲基橙;碱性,选酚酞;中性,二者均可。
抓住关键“五点”,突破中和滴定pH-V曲线
抓反应的“起始”点
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
抓反应的“一半”点
判断是哪种溶质的等量混合
抓溶液的“中性”点
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
抓“恰好”反应点
判断生成的溶质成分及溶液的酸碱性
抓反应的“过量”点
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例2、室温下,向20mL0.1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NaOH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思维建模】
。
关键点
溶质
溶液呈什么性
存在什么平衡
曲线中的起点
反应一半点
终点
中性点(25℃pH=7)
过量一倍点
类型三分布系数曲线
分布系数图像指以pH为横坐标,分布系数(即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坐标的关系曲线。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