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的预防.ppt
01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忽略社会公德(经常用手搽揉鼻子、口腔,不注意洗手、咳嗽和流涕未正确处理使用纸巾等);05因季节(冬、春)原因长时间关闭教室宿舍门窗等都利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03疫苗针对性疾病免疫不理想。02学校设备环境因素,如建筑、周围环境、洗手设备、垃圾桶配置;04校园的教室建筑结构布局不利于通风换气或不注意通风换气(如使用空调教室、电脑室);学校传染病防控明日之星艺术幼儿园金兰花园分园主要内容传染病基本知识传染病预防学校高发传染病介绍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传染病的概念010201传染病基本知识传染病感染过程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010102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0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概念: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空气、飞沫、尘埃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水、食物、苍蝇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体液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土壤、疫水又称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1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2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大部分人皆为易感者。人群易感性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首先对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对病原携带者首先应早期发现,同时对病原携带者需进行隔离和治疗,并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其尽可能减少传播机会.切断传播途径:应采取一般卫生措施、消毒和杀虫。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要做好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工作。保护易感人群:通过增强非特异免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等综合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晨检、疫情报告、居家隔离治疗和隔离观察;切断传播途径:消毒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传染病预防管理传染源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020301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01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02报告方式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辖区乡镇卫生院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01学校要建立健全晨检工作制度。02学校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教师负责每天早晨对本班学生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医务人员进行排查诊断。03学校医务人员接报后要及时初步诊断和处理,需要送医院治疗的由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晨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每日晨检情况要做好记载,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为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异常情况纪要等;并及时上报给卫生室,由校医统一登记并按要求上报晨检要求:发现有所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