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应急预案.docx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数据安全事件,保障公司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数据安全事件对公司业务运营、声誉和利益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信息系统、业务数据、员工个人信息等各类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数据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加强日常监测和风险评估,预防数据安全事件的发生。
2.快速响应: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影响。
3.科学处置:依据数据安全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程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处置,确保处置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最小影响:在处置数据安全事件时,优先考虑采取措施降低对公司正常业务的影响,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数据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分管信息安全的副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等。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数据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内外部资源,做出重大决策。
(二)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设在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包括收集、汇总和分析数据安全事件信息,传达应急指挥中心的决策和指令,协调各应急处置小组开展工作等。
(三)应急处置小组
1.技术支持组:由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技术分析和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2.事件调查组:由信息技术部门、法务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对数据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范围、责任认定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3.业务恢复组:由各业务部门人员组成,负责评估数据安全事件对业务的影响,制定业务恢复计划,并组织实施业务恢复工作,确保业务的尽快恢复。
4.信息发布组:由公司宣传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统一对外发布数据安全事件的相关信息,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维护公司声誉。
(四)各部门职责
1.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开展数据安全监测和预警,组织实施数据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2.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数据的安全管理,配合信息技术部门开展数据安全工作,及时报告本部门发现的数据安全异常情况,参与数据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和业务恢复工作。
3.法务部门:负责为数据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法律支持和咨询,协助处理涉及法律纠纷的相关事宜。
4.宣传部门:负责按照公司的信息发布制度,统一对外发布数据安全事件的相关信息,维护公司的品牌形象。
三、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机制
1.建立数据安全监测系统:利用网络监控设备、安全审计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公司内部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存储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数据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
2.设置监测指标:确定数据访问异常、数据流量异常、系统漏洞、恶意程序感染等监测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数据安全事件的迹象。
3.人员巡查:定期安排人员对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等关键区域进行巡查,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备份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二)预警分级
根据数据安全事件的潜在影响和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四级,分别为红色预警(特别重大)、橙色预警(重大)、黄色预警(较大)和蓝色预警(一般)。
1.红色预警:预计将导致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瘫痪,数据大量泄露,对公司业务运营、声誉和利益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2.橙色预警:可能导致公司重要业务系统部分功能失效,部分关键数据泄露,对公司业务产生较大影响。
3.黄色预警:可能引发公司一般业务系统出现故障,少量数据被篡改或泄露,对公司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4.蓝色预警:发现可能存在数据安全风险,但尚未造成实际危害,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三)预警发布与处置
1.预警发布:当监测到数据安全事件的迹象达到预警级别时,由信息技术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明确预警级别、可能影响范围、应采取的措施等,并通知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和各应急处置小组。
2.预警处置:各应急处置小组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按照职责分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加强系统监测、进行数据备份、检查安全策略等,防止数据安全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影响程度。同时,密切关注事件发展态势,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四、应急处置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