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
PAGE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知识面、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基础学科知识,重点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规格:首先,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其次,熟悉我国农业经济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再次,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分析和处理。
(3)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政治素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二是思想素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三是道德素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四是身心素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能够承受工作压力。通过全面培养,使学生成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与课程设置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全面细致,旨在使学生成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共设置核心课程32门,专业基础课程18门,专业选修课程16门,实践环节课程4门,总学分要求达到160学分。在课程设置中,重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能力的结合。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扎实基础。同时,《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则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要求上,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农业经济发展动态,熟悉国家相关农业政策法规。具体要求包括:学生需修完《管理学》、《经济学原理》、《财务管理》等8门必修课程,共计32学分;此外,还需修完《市场调研与预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商务》等16门选修课程,共计48学分。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完成至少8个学分的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了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学院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估和调整。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近三年内,该课程共开设了24个班级,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达到480人。课程评估结果显示,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满意度为95%以上,认为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学院还邀请了企业专家参与授课,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市场营销的实战技巧。此外,学院还为学生提供多个企业参观和实践项目,如参加农业企业实地考察、参与农产品市场调研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实践教学环节
(1)实践教学环节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包括校内外的企业实习、农业企业调研等。例如,每年秋季学期,学院组织学生赴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运营管理流程。此外,学院还与多家农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地调研和项目实践的机会。
(2)实践教学环节中,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模拟创业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近三年内,学院共举办了5届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学生人数达到300余人,其中10个项目成功获得校级奖项。此外,学院还设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孵化等服务。
(3)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例如,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项市场调研报告,通过对实际市场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毕业与就业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高,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农业企业、金融证券、互联网科技、市场营销等领域。以2022年为例,共有500余名毕业生,其中约70%的学生选择在农业企业就业,约20%的学生进入金融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