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3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 3.1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高中生物第3章生物科学与工业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为主题,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发酵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同时,结合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究微生物发酵的原理。
2.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微生物培养和发酵的基本方法。
3.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解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②微生物发酵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
③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关键控制因素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难点,
①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和代谢途径的识别;
②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③微生物发酵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发酵条件的控制等。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微生物培养箱、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培养皿、吸管、移液器、pH计等。
课程平台:多媒体教学平台、生物教学软件。
信息化资源:微生物发酵相关视频资料、网络生物实验教程、微生物数据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系列与微生物发酵相关的图片,如酸奶、啤酒、面包等,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食品的制备过程,引发学生对微生物发酵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学习微生物发酵奠定基础。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发酵类型、发酵条件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实例,如酿酒、制醋、酸奶等,展示微生物发酵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和代谢途径,以及影响发酵效果的因素。
3.实验探究(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发酵实验,如酵母发酵制酒、乳酸菌发酵制酸奶等。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结果分析(约20分钟)
学生汇报: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教师点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5.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6.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微生物发酵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发酵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发酵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
预习下节课内容:预习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共计约1课时。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了解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途径和发酵条件,以及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因素。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微生物发酵的系统性知识体系。
2.实验技能:学生通过参与微生物发酵实验,学会了微生物培养、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技能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发酵实例、讨论实验结果,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创新意识:学生通过探索微生物发酵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激发了对生物科技的兴趣,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科学素养:学生在学习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中,了解了生物科技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增强了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6.团队协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信息技术应用: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和生物教学软件,学会了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化资源,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8.终身学习: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自主学习和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觉得整体上还是挺成功的,但也有些地方可以改进。
首先,我觉得导入环节做得不错。通过展示那些有趣的发酵产品图片,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