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试题(试题与答案).docx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试题(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报告科室负责人
B.紧急局部处理
C.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D.进行相关检测
答案:B
解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首先应进行紧急局部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之后再进行报告、登记和检测等后续操作。
2.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答案:C
解析: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3.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职业暴露()
A.护士在为患者抽血时被针头刺伤
B.医生在给患者换药时手部皮肤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
C.保洁人员在清理医疗废物时不慎接触到血液
D.患者家属在照顾患者时被患者抓伤
答案:D
解析: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患者家属不属于医务人员,其被患者抓伤不属于职业暴露。
4.标准预防的概念是()
A.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B.仅对具有传染性的患者采取隔离措施
C.只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采取防护措施
D.只在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时采取防护措施
答案:A
解析:标准预防是指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5.为防止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答案:D
解析:禁止将针套套回针头,以免发生针刺伤,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同时应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
6.职业暴露后,如需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检测,在暴露后()进行第1次检测。
A.即刻
B.1周
C.2周
D.4周
答案:A
解析:职业暴露后,如需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检测,应在暴露后即刻进行第1次检测,然后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及6个月进行复查。
7.防护用品使用错误的是()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B.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C.摘手套后可以不洗手
D.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答案:C
解析:摘手套后必须洗手,因为手套可能有破损,且在戴、摘手套过程中手部可能会被污染,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8.发生职业暴露后,以下哪种处理方式正确()
A.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B.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伤口
C.伤口较大时,应进行缝合
D.无需报告,自行处理
答案:A
解析:发生职业暴露后,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应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以挤出污染的血液;伤口较大时,应及时就医处理,但一般不主张缝合;发生职业暴露后必须及时报告。
9.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血源传播性疾病()
A.艾滋病
B.乙型肝炎
C.流行性感冒
D.丙型肝炎
答案:C
解析:流行性感冒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均属于血源传播性疾病。
10.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
A.戴手套
B.戴口罩
C.戴护目镜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防止职业暴露。
11.职业暴露的途径不包括()
A.皮肤接触
B.呼吸道吸入
C.消化道摄入
D.蚊虫叮咬
答案:D
解析:职业暴露的途径主要有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等,蚊虫叮咬不属于职业暴露途径。
12.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后,预防性用药应在()小时内开始,最好在()小时内实施。
A.24,12
B.48,24
C.72,24
D.72,12
答案:C
解析: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后,预防性用药应在72小时内开始,最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