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doc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手术是利用器械或仪器在活体上所完成的各种操作,是治疗疾病、创伤的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段。手术前后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期时起,到与此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3个阶段的护理。手术的大小、范围及轻重缓急的不同可以影响手术前得准备。按照手术的期限性,手术可分为:
1.急性手术由于病情急迫,术前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然后迅速实施实施。例如脾破裂大出血、外伤性肠破裂病人,需进行紧急手术,以抢救病人生命。
2.限期手术术前准备的时间由于病情的影响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手术。例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
3.择期手术术前准备的时间不影响病情的变化,可以不必限制,应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例如消化性溃疡无严重并发症的胃大部切除术、一般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
第一节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手术前期指病人确定进行手术治疗到进入手术室时的一段时期。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一般情况注意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名族,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
2.现病史评估病人有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结核,肝炎,肝硬化,肾炎,贫血等病史及既往对疾病的治疗,用药等。注意既往是否有手术史,了解既往疾病及手术对本次手术是否有影响,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二)身体评估
1.年龄儿童,中年人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好。老年人因全身系统退行性变,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原因。
2.性别有一些疾病的发病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另外,男女在体制上也存在着差别,女性病人还应了解月经情况,询问有无月经来潮。
3.营养状况水肿,可对病人进行身高、体重、血浆蛋白测定、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试验等检测,并综合分析以判断营养状况。了解病人是否有营养不良或肥胖,以及这些情况会手术的影响。
4.手术耐受力了解病人身体内各系统功能状况对确定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可分为耐受力良好及耐受力不良。耐受力良好地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好,外科疾病对全身只有较少的影响,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处于代偿状态,只需进行一般准备后便可施行任何类型的手术。耐受力不良指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差,外科疾病已经对全身造成明显影响,货重要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或已有失代偿的表现,需做积极、细致的术前准备后才可施行手术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尿粪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应注意有无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等现象;尿常规应检查应注意尿液颜色、比重,尿中有无红、白细胞;粪常规检查应注意粪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及隐血等。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测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
(3)血液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糖检测。
2.心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心功能测试、Hotter(24小时心电图监测)、动态血压监测等。
3肺功能检查包括胸部透视、拍片,必要时可行血气及肺功能检查。
(四)心理-社会状况
大多数人于手术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恐慌、忧郁等,表现为烦躁、失眠、多梦、食欲下降、角色依赖等。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焦虑与住院环境陌生、对疾病及手术知识不了解、担心预后等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也原发疾病造成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及消耗过多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手术治疗、术前配合等知识。
4.睡眠型态紊乱与继斌影响、住院环境陌生、担心预后问题有关。
5.潜在并发症:感染等。
护理目标
病人的焦虑减轻或消失;营养改善,满足了机体的需要;病人和家属能够了解有关疾病、治疗、术前配合的有关知识;睡眠改善,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1.态度和蔼,关心、同情、热心接待病人及家属,向其介绍责任医师及护士、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等。
2.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给病人讲解有关病人及手术的知识、会于手术会有身体形象改变者,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将这一情况告知病人,并做好解释工作。
3.安排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看望病人,会术中某些问题作出解释,使病人安心接受手术,可邀请同病房或作过同类手术的病人介绍他们的经历级体会。
4.术前晚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镇定剂和安眠药,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
(二)饮食护理
1.了解病人饮食习惯,协助营养师帮助能进食的病人制定饮食计划。包括饮食种类、性状、烹饪方法、量及进食次数、时间等。急腹症病人必要时需禁饮食,给予静脉输入营养物质。
2.向病人讲解营养不良会术后组织修复、抵抗感染等的影响,鼓励病人进食或配合静脉输入营养物质,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