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山西吉县柿子滩、河南新密李家沟都发现了距今10000年前的大批文化遗存。这些地方出土的石器都有石磨盘。这类石磨盘的作用主要是加工植物类食物。以上述出土的石磨盘为直接论据,可以探究的论题是
A.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B.中原地区阶级的产生与国家雏形
C.中国古代南稻北粟种植格局探源 D.原始手工业的起步与发展之探究
2.恩格斯说:“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仍然保守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各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据此可知
A.耕作方式深受家庭影响 B.家庭劳动必然产生国家
C.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 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3.春秋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越国攻灭吴国后,变易姓名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遂至巨万。”这说明该时期
A.诸侯间商业贸易开始兴起 B.南方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D.区域位置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4.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墓葬的3世纪壁画,描绘了耕地、播种、耙地的劳动情景。据此可知当时
A.牛耕技术在全国普及 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5.“案比”是指汉代的户口登记与核查,“案验以比之,犹今貌阅也。每年的八月,一地的各户人等都要至县衙接受县吏统一案验、登记。在案比的基础上,乡、县逐级统计,然后编造户籍,由各县、道上计于郡、国,郡、国再上计于中央。”这一做法
A.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 B.旨在控制和剥削百姓
C.导致百姓的赋役沉重 D.有利于人口快速增加
6.公元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贩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自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政府救济的核心是粮食供应
7.医家张从正在《儒门事亲·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三》指出:“又如正、二、三月,人气在上,瘟疫大作,必先头痛或骨节疼,与伤寒、时气、冒暑、风湿及中酒之人,其状皆相类。慎勿便用巴豆大毒之药治之……夫瘟证在表不可下,况巴豆之丸乎。”由此可知,该医家
A.强调对瘟疫辨证施治 B.诠释了瘟疫的季节性
C.将儒学引入医学研究 D.对瘟疫流行无能为力
8.《吐鲁番出土文书》被评为首届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其中整理的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约163件,有涉及借贷、契约、买卖等方面,文书内容全面丰富、规整清晰。可见隋唐五代时期
A.经济史的史料全面完善 B.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D.商业贸易的主体多元化
9.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
主户(户)
客户(户)
客户占总数的比例(%)
景祐元年(1034年)
6067583
4228982
41.07
庆历二年(1042年)
6671392
3764626
36.07
皇祐五年(1053年)
6937380
3855325
35.72
嘉祐六年(1061年)
7259581
3881531
34.84
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 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
C.政府的税收收入增加 D.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
10.汪圣铎在《两宋货币史》中指出:“交子在当时四川产生,铁钱沉重不便贸易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这是无可怀疑的。”由此可推知,北宋出现的交子
A.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 B.取代了市场上的金属货币
C.导致两宋物价急剧上涨 D.流通区域仅限于四川一地
11.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看到,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 D.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12.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区域分工的出现
C.人口政策的调整 D.高产作物的传入
13.明朝在长城沿线的军镇辽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展开贸易。同时,明朝还通过贡赐、茶马贸易与西藏进行经济交流。由此可知(?????)
A.明朝为了获取优良战马开放马市 B.明朝民族交融的方式以战争为主
C.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