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13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的设计与计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后张法构件 构件上缘产生的法向压应力为: 预应力钢筋的最大拉力 净截面重心轴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第十三章 受弯构件的设计与计算 13.1 概述 施工阶段 预加力阶段 计算要求: 受弯构件控制截面上、下缘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不超过规范规定。 控制预应力筋的最大拉应力。 保证锚固区混凝土局部承压承载力满足要求,并保证梁体不出现水平纵向裂缝。 受力情况 安装、运输阶段 构件仍受预加力和一期恒载的作用,但应注意: 预应力损失继续增加。 一期恒载应计入动力系数。 构件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受力模式可能发生改变,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验算。 使用阶段 受力情况 受力过程 加载至混凝土受拉边缘混凝土预压应力为零。 加载至受拉区裂缝即将出现。 带裂缝工作。 破坏阶段 13.2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13.2.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受压区不配置钢筋的矩形截面受弯构件。 受压区配置预应力及非预应力钢筋的矩形截面 受压区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先张法构件: 后张法构件: 计算简图 受压区高度 应满足: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T形截面受弯构件 判断T形截面类型 x 截面复核 截面设计 若为第二类T形截面,则重新求受压区的高度 承载力计算 13.2.2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斜截面内混凝土和箍筋共同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预应力弯起钢筋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13.3 预加力的计算预预应力损失的估算 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钢丝、钢绞线: 精轧螺纹钢 钢筋预应力损失的估算 预应力筋与管道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 (1)弯道影响引起的摩阻力 计算截面 (2)管道偏差引起的摩擦力 (3)弯道部分总的摩阻力 (4)钢筋计算截面处因摩擦力引起的应力损失 积分 减小σl1的措施: 采用两端张拉,减小θ值及管道的长度x值。 采用超张拉。 钢绞线束: 钢丝束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直线形管道 曲线形管道 影响长度 简化计算方法 若 时 张拉端 锚固端 影响长度 若 时 减小方法 采用超张拉 选用变形小的锚具 钢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减小应力损失方法: 采用二次升温的方法。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先张法构件 后张法构件 取按应力计算需要控制的截面作为全梁平均截面进行计算,其余截面不另计算。简支梁可取l/4截面。 假定同一截面内所有的预应力钢筋,都集中布置于其合力作用点处,并假定各批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都相等,其值等于各批钢筋张拉力的平均值。 以同一截面上全部预应力筋重心处混凝土弹性压缩应力损失的总平均值,作为各批钢筋由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值。 钢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特征: 钢筋的初应力越高,其应力损失愈甚。 钢筋的松弛量大小主要与钢筋的品质有关。 钢筋的松弛与时间有关。 采用超张拉,可使钢筋的应力松弛减小40-60% 钢筋的松弛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 精轧螺纹钢 一次张拉: 超张拉: 预应力钢丝、钢绞线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值为: 受压区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值为: 13.3.3 钢筋的有效预应力计算 传力锚固时的损失 先张法构件 后张法构件 传力锚固后的损失 先张法构件 后张法构件 预加力阶段 使用阶段 有效预应力 13.4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应力计算 13.4.1短暂状况应力计算 计算阶段 制作、安装、运输阶段 作用种类 预应力、构件自重、施工荷载 验算位置 正截面、斜截面 预加力阶段的计算 作用效应及特征: 控制截面的位置: 对于简支梁而言,其受力最不利截面往往在支点附近。特别是直线形配筋的等截面简支梁,支点上缘的拉应力,常常成为计算的控制。 先张法构件 预加力阶段截面上、下缘正应力。 换算截面重心轴 后张法构件 净截面重心轴 预加力阶段截面上、下缘正应力。 运输、安装阶段应力计算 施工阶段混凝土的限制应力 混凝土的压应力。 混凝土的拉应力。 13.4.2 持久状况的应力计算 计算内容 计算使用阶段截面混凝土法向压应力、混凝土的主应力和受拉区钢筋的拉应力。 作用的特点 预应力损失已全部完成,有效预应力最小,计算时作用(荷载)取标准值,汽车荷载计入冲击系数,预加力效应应考虑在内,所有荷载分项系数取1.0。 计算位置 取控制截面进行计算。 正应力计算 先张法构件 构件上缘产生的法向压应力为: 预应力钢筋的最大拉力 换算截面重心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