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见的最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ppt

发布:2018-11-02约5.83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定义(WHO): 抗菌药物的成本-效益应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治疗作用,并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04年8月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必须考虑三个因素: 机体、病原体、药物(三角关系)。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 , 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药效学)及其体内过程特点(药动学)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包括抗菌谱、抗菌活性(MIC、MBC)、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首次暴露效应。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 基本原则 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三)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二. 临床常见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甙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药物 其它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生素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半合成青霉素类 半合成耐酶青霉素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复合青霉素 青霉素G 主要使用在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等的感染,葡萄球菌及许多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等大多耐药 半合成青霉素类 半合成耐酶青霉素:主要使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主要品种有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成人每日2-4g。甲氧西林主要用于实验室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因对各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差,临床使用逐渐减少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西林相似,抗菌活性是氨苄西林的2倍,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哌拉西林:对绿脓杆菌、肺炎克雷白菌等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相对较强,主要用于临床轻、中度感染,剂量8-16g/天。 替卡西林: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好,对其它G-菌作用强于阿莫西林。 阿洛西林:对G+,G-及部分厌氧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尤其对绿脓杆菌有明显疗效,成人每日4-6g。 美洛西林:抗菌谱与阿洛西林相似,对绿脓杆菌抗菌活性较强,常用于需氧及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腹腔和妇科感染,成人每日2-4g。 复合青霉素 一种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加上一种半合成耐酶青霉素:克菌(阿莫西林250mg+双氯西林125mg)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加上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孢菌素 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拉啶 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克罗 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甲肟、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 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一代头孢菌素 对G+菌(除肠球菌、MRSA外)有良好作用,G-菌作用差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 半衰期短,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有一定肾毒性 常用品种:头孢唑啉,头孢拉啶 二代头孢菌素 兼顾G+及G-菌 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加 血半衰期较短,无显著肾毒性 常用品种头孢呋辛、头孢克罗 三代头孢菌素 G-菌作用强,G+作用大多较差 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胆汁,脑脊液中浓度高 基本无肾毒性 常用品种: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甲肟、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 四代头孢菌素 细胞膜的穿透性更强 β-内酰胺酶稳定更强,亲和力低 对球菌作用增强 常用品种: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霉素类:①抗需氧菌作用与头孢菌素类似;②对厌氧菌作用强;③适用于需氧、厌氧的混合感染,如盆腔、腹腔、妇科感染。常用品种: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 碳青霉烯类:①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②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洋葱假单胞菌作用差。常用品种:泰能、美洛培能。 单环酰胺类:对G-菌包括绿脓有强效,对G+菌、厌氧菌无效。主要品种:氨曲南(君刻单)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噻吗灵)、氟氧头孢 β-内酰胺类使用注意事项 半衰期短,大多半衰期为0.5~2小时,需分次给药 溶液易分解,现用现配。(青霉素在溶液中,很易形成青霉烯酸+体内蛋白 青霉噻唑蛋白 IgE结合 过敏性休克)(0.1%肾上腺素0.5 ~ 1.0m肌注) 存在交叉过敏 氨基糖甙类 对G-菌有强效 对部分G+菌(葡萄球菌)有效 对厌氧菌无效 氨基糖甙类使用注意事项 碱性条件下抗菌作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