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州市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

发布:2017-01-11约8.05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州市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必修) 出卷老师:陈琳 审卷老师:李万龙 本试卷共二大题5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该次调整后的主导产业是 A.轻工业 B.重化工业 C. 高科技工业 D.资源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2.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4.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5.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6.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 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7.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是全面的,但要把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促进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据此回答8~11题。 8.西北干旱地区目前开发的主要水源是 A.冰川融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深层地下水 9.贺兰山以西的西部地区,属于 A.干旱和极端干旱区 B.半干旱草原 C.广泛分布落叶阔叶林 D.全为沙漠区 10. 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原因是 A.西部地区的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 D.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11.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加强天然气输气管道沿途村镇的资源使用,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 21.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原料、b市场、c劳动力 B.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C.a劳动力、bc原料 D.a市场、b政策、c交通 22.三家企业对厂址地点选择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交通优势、b市场优势、c劳动力价格B.a技术优势、b劳动者素质、ca劳动力优势、b市场优势、ca技术优势、b交通优势、c政策优势 23.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A.为接近原料产地 B.为利用廉价劳动力 C.为接近消费市场 D.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24.改善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状况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规模 B.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消费总量 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交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