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专业建设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二○一一年十月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
1. 专业发展历史悠久 1
2.双师素质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1
3. 具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 3
4. 专业发展前景光明 3
二、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 3
1.专业发展目标 3
2.人才培养目标 4
三、建设内容 4
1. 建设目标 4
2. 实施方案 6
四、改革举措 22
五、保障措施 24
1.组织保障 24
2.人员保障 24
3.经费保障 24
4.制度保障 24
5.质量控制 25
六、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 25
七、预期绩效 28
1. 初步形成校企深度合作对接的新体制 28
2. 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8
3. 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课程及课程教学资源 28
4. 建成省内内先进的示范性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 29
5.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29
6. 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29
7. 教学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29
8. 专业群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高 29
9.带动区域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职业教育发展 29
八、年度执行计划(含绩效考核指标) 30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专业发展历史悠久
机械制造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该专业经过多年的,他们中已成为技术和管理岗位的骨干
职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及见习 人数 4 18 8 6
教师队伍学历学位结构
学位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 人数 1 25 7 3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年龄 40岁及以下 40-55岁 55岁及以上 人数 20 14 2 双师资格数 17 11 0
具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先后完善和建成了电工电子实验室、PLC实验室、组态技术实验室、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实验室、液压气动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CAD/CAM实训室、机械原理实验室、制图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公差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较好的满足了教学需求。
建成了校内实训基地一个,其中包含数控车/数控铣实训车间、加工中心实训车间、普车车间、数控车(铣)车间、钳工车间、焊工车间、模具加工车间、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制图室等多个车间和实训室,购买数控仿真软件50余套。
建立了莱芜钢铁集团公司、济南钢铁集团公司等几十家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学提供了完善的教学设施,能够满足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基本需要。
4. 实施“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本专业坚持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内,与本专业课程设置相结合,把机械加工工种中中高级职业标准融入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内容中, 规定了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必考工种,引导学生参加有针对性的某工种的技能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保证考证通过率。
我院是山东省冶金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不但保证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学生技能鉴定考证顺利进行,为地方经济人才培养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专业发展前景光明
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目前,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发展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技术的人才有极大需求。按照最新统计预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市场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八大最热门专业人才之一。
人才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见下表: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山东制造业基地的突出地位日益明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的供不应求状况越来越突出,尽快培养大批高质量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社会需求量大,适应范围广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具有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发展目标
从学院“依托钢铁强企、创新合作机制、提升办学内涵、强化社会服务”的建设思路出发,以满足山东钢铁集团和山东周边地区机械制造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基础,深化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完善“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和服务、职业素质培训于一体的实习基地。深度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推动专业建设的创新与改革。力争通过2年的努力,专业建设水平居国内同类专业领先行列,并带动专业群,辐射区域内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能力和技能,较强的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