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管理的要求.doc

发布:2017-04-03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管理的要求 2012级对外汉语 兰阳 【摘要】:社会转型具有深层次的革命性的社会变革效果社会转型期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社会转型作为一场社会变革,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一是社会转型不单单是某一个社会层面的转变,而更多地表现为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整体转变; 二是社会转型虽然有其自生自发的内在规律,总体上表现为一种渐进的过程,但它最终必然会带来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质变,具有深层次的革命性的社会变革效果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的起点,一般认为从 1840年鸦片战争即已开始,从那时起,中国社会便走上了一条艰难的现代化转型之路。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一直饱受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的困扰,在这期间偶尔的低速发展也经常被打断。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社会本应步入自觉推进的转型时期,但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社会转型并未真正全面展开。只有在1978 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整体上才真正跨入了名副其实的全面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思想转型经济转型。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开始主动与世界经济接轨。这一接轨意味着中国需要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历30多年的转型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整体繁荣时期。社会转型。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基本都是“小政府”,很少干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状态。1949年以后,这种自然发展状态开始改变。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后发国家的国情及“只争朝夕”的民族进取精神,始终坚持着“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就是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引领中国快速发展的巨大工程。在这种模式中,不仅政府机关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利益与大众利益、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大型国企同样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思想转型。传统社会的思想起点是“尊卑有序”,而现代社会的思想起点是“人格平等”。无论权力大小、财富多寡,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人除了指“自然人”之外,也指大大小小的“法人。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社会转型则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发生的急剧变化。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就单从经济体制的变革而言,我国分别经历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代表的三个阶段。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整个中国社会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对于城市地域而言,这种变革集中表现为社会体制转轨、政治体制改革、社会阶层分化重构、社会发展阶段转变以及城乡文化变迁五个方面。我国的社会转型大致可以划分为转型初期、中期及后期三个阶段,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贫困社会向富裕社会转变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中期阶段,在这一时期社会具有以下特点:(1)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正处于市场规范和调整阶段;(2)城市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发展战略急需调整充实;(3)我国正在从农村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与升级阶段;(4)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1)(2)(3)(1)(2)(3)当前,我们在实现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城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阶层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的结构性冲突的明显化、社会运行机制的摩擦将加剧、社会利益分配的差别将扩大、社会失序现象仍将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社会转型期必须着力解决的若干突出利益矛盾问题所谓利益矛盾主要是指社会结构中各个阶级、阶层、群体、个人等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因利益的差别而产生的相互关系不和谐状态。这种不和谐状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甚至使整个社会的矛盾激化、冲突和对抗。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分化日趋严重,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矛盾日益突出。比如现阶段出现的城乡之间、工农之间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先富与后富的关系问题,以及企业改制、下岗失业、工资、物价、住房、医疗、房屋拆迁、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农民负担问题,无一不表现为一种物质利益关系的矛盾。尤其是以下几个突出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1. 由贫富差距所引发的利益矛盾。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就是不同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群体之间以收入水平为标志的贫富差距日渐凸显,并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