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pdf

发布:2024-09-20约1.13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友三首(其二)

唐彦谦

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何如似客边。

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

寄友三首(其三)

唐彦谦

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

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音书不肯传。

【注】①牢落:孤寂的样子。②底事:何事,为什么。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

B.“醉呼”句生动再现了诗人和友人醉酒后的狂放情态,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寂落寞。

C.梅花凋零,柳丝如烟,“梅花”句在对春景的描摹中暗含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惆怅。

D.两首诗同是遥寄友人,都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和对与友人欢聚的时光的留恋。

【答案】D

【解析】

D.两首诗同是遥寄友人,第一首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

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第二首借对大雁的埋怨,委婉表达友人音

讯不至的失落,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都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和对与友人欢聚的时

光的留恋”表述有误;故选D。

二、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月到中秋,飞镜重磨的景象。词人不仅感叹时光流逝,也表

示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无奈。

B.“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本词中“把酒问姮娥”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

酒问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词的下片“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神舟飞船在太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

豪迈之情;“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典故出自杜甫,委婉含蓄,别有深意。

D.辛弃疾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位英雄。现实的种种不如意让作者一次次伤心失落,却让笔

下的词焕发出倔强的神采,慷慨纵横。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

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

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

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

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

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

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选项中“借代手法”不正确,选

项理解也有误;故选A。

三、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