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20V直流系统优化改造(QC成果样本).doc

发布:2015-12-21约5.82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QC成果申报材料 220V直流系统优化改造 电气分公司 求知QC小组 2012年12月25日 一、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求知QC小组 成立时间 2011.01 注册编号 DQ-2012-QC01 小组类型 攻关型 活动频次 8次 课题活动时间 2012.01-2012.12 二、小组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 程度 技术职称 组内分工 1 男 46 本科 工程师 组长 2 男 40 本科 高级工程师 副组长 2 男 38 本科 工程师 协调管理 3 男 41 专科 高级技师 组织策划 4 男 32 本科 工程师 技术指导 5 女 49 中专 技师 制定对策 6 男 42 本科 工程师 制定对策 7 男 42 本科 高级工程师 具体实施 8 男 24 专科 助工 具体实施 9 女 26 本科 助工 具体实施 10 女 23 本科 助工 资料整理 三、小组活动时间表 年份 月份 项目 2012年 1、2 3 4、5、6 7 8、9、10 11 12 课题选择 问题提出 P 目标依据 确定课题 分析原因 制定对策 对策实施 D 检查效果 C 制定巩固措施 A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计划阶段 完成阶段 四、课题选择: (一)、问题提出 (二)、目标依据 (三)、确定课题 课题确定为:#1网控220V直流系统优化改造 五、分析原因 为了掌握QC活动的一手资料和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小组成员对#1网控220V直流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值班日记和故障处理登记簿中的所记录的各类故障进行分类调查统计。如下表: #1网控220V直流系统故障比率表 序号 故障原因 频数(点) 频率(%) 累计频率(%) 1 充电器故障 6 37.5 37.5 2 蓄电池故障 4 25 62.5 3 交流系统失电 2 12.5 75 4 开关故障 1 6.25 81.25 5 电缆故障 1 6.25 87.5 人为操作不当 1 6.25 93.75 6 其他原因 1 6.25 100 合计 16 100 100 调查者:鲍栋栋 调查日期:2012年03月 根据#1网控220V直流系统故障比率表绘制处#1网控220V直流系统故障饼状图,进而可以根据饼状图直观的分析#1网控220V直流系统故障原因 #1网控220V直流系统故障饼状图 由饼状图分析可见,造成#1网控220V直流系统故障频发的的原因中充电器和蓄电池故障占到了总故障的62.5%,绝大部分的故障都发生在这两点上,是#1网控220V直流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只要消除了这两点的故障隐患就能大大提高#1网控220V直流系统稳定性 小组成员根据现状调查中反应的相关问题,针对#1网控直流系统不稳定这一问题利用头脑风爆法进行分析,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各种原因反复进行了讨论,经汇总归类绘制因果分析图: 因 果 分 析 图 小组成员根据因果分析图,采取现场调查、验证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引起#1网控直流系统不稳定的各个因素进行逐个确认,并编制了要因确认表。 要 因 确 认 表 序号 末端 原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确认结果 1 充电器技术落后 现有充电器采用相控型,此型号属于早期产品,调节控制部分采用电子分离件组成,随着运行时间长,电子元件特性容易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充电器运行状态。充电器各项主要指标已经远远不能到达《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中的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比较表: 项目 类别 稳压精度 稳流精度 纹波系数 效率 部颁标准 ≤±0.5% ≤±1% ≤0.5% ≥90% 实测结果 2.5% 6.2% 4.5% 89.6% 现场调查 要因 2 蓄电池制造工艺差 配套的蓄电池组为重庆万里公司生产,该批次多组蓄电池已经出现故障,大量蓄电池出现密封不合格,极柱腐蚀、渗液等异常现象,说明蓄电池制造工艺不过关 调查分析 要因 3 系统配置不合理 #1网控220V直流系统采用2台充电器带一组蓄电池的运行方式,两台充电器互为备用,此中运行方式基本满足#1网控220V直流系统的运行要求 调查分析 非要因 4 设备容量不够 两台充电额定输出为200A,直流负荷正常状态下保持在30A左右,容量可以充分满足要求 现场验证 非要因 5 人员培训不到位 试验班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培训方案,并严格执行培训,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直流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 调查分析 非要因 6 维修保养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