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检测项目化课程标准.doc

发布:2017-03-29约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标 志 性 建 设 成 果 应用电子专业 《检测技术与传感器使用》项目化课程标准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1.课程性质 2 1.1课程基本信息 2 1.2课程定位 2 2.课程目标 3 3.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4 4课程内容标准 6 4.1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6 4.2 项目设计及学时分配 14 4.3 项目实施 14 5.课程实施建议 16 5.1 教学方法 16 5.2 教学条件 16 5.3 师资要求 17 6.课程资源 18 6.1 教材选用与编写 18 6.2 参考资料 18 6.3 网络资源 18 7.考核标准 19 7.1考核方式 19 7.2考核标准 19 8.其他说明 20 1.课程性质 1.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检测技术与传感器使用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学 分 制定人 孟庆仙 审核人 制定时间 审核时间 1.2课程定位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自动测量紫铜的设计、测量电路的分析以及系统安装的能力。主要内容是以各种不用的测量对象进行分类,分别介绍各种对象的特点,并详细介绍各种对象的特点,并详尽介绍各种对象的测量方法。本课程是工学结合将开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讲授练习一体化、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的专业学习领域。学生通过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学习,获取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课程是完成自动化技术类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体能力及专业能力4维结构的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它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自动控制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获取职业资格的核心骨干课程。 本课程涉及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习领域8的知识内容,并以学习领域8中的温控系统的任务目标为本课程的驱动项目。 课程关系 类别模块 课程名称 备注 前导课程 基础知识 高等数学 电路基础 电子电路及应用技术 本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 工业传感器应用 检测技术与传感器使用 后续课程 控制技术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 数字(微机)控制技术 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 检测与转换技术 专业应用 传动技术 自动化设备拆装技术 自动化设备调试与故障排除技术 供配电技术 生产实习 顶岗实习 职业资格考试 2.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自动控制技术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电气自动化、机械自动化等工程实践获取必要的理论基础,为职业后个体发展提供知识应用、知识迁移所必需的方法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 1.能够描述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的结构与组成特点; 2.能够描述检测技术中测量物理量的基本方法; 3.能够掌握测量过程中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4.能够理解传感器的组成、特点及分类; 5.嫩滑够掌握各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6.能够在预设计的检测系统中依据系统使用的环境和条件以及各个参数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7.能够在选定传感器之后选择或设计对应的测量转换电路; 8.能够将测量转换电路获得的电信号进行显示、记录或连接后续的分析仪器; 9.能够掌握在对一个检测系统进行抗干扰处理的方法; 10.能够通过查阅技术资料获取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并能将工作过程进行整理及归档; 二、技能目标 基于关键职业能力的技能目标是: 1.能够利用框图分析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基本模式; 2.掌握分析方法,能够对自动检测部件按功能进行归类,并能在小组中对技术实施方案进行讨论; 3.能够通过对简单自动检测系统运行情况的了解,判断自动控制系统存在的性能缺陷,并能够依据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制定对系统调试的解决方案并实施解决方案; 4.能够对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传感器进行故障的分析; 5.能够阅读技术文档,并能够从技术文档中获取所需要的技术信息; 6.能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知识应用的方法。 三、人文目标 基于关键职业能力的人文目标是: 1.能够独立思考,具有自觉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 2.具有技术交流、团队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具有及时总结经验,对错误进行反思的能力; 4.具有工作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5.具有坚韧、诚信、实事求是的职业工作能力 6.具有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能力; 7.具有环保意识,自觉杜绝学浪费的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 采用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具体思路如图4所示: 课程设计思路 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