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十一讲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特点.doc

发布:2017-01-07约3.62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十一讲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特点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第二十一讲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特点”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第二十一讲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特点 关于中国文化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和总结。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曾提出中国文化的十四大特征;台湾学者韦政通则概括出中国文化的十大特征,其他学者还有各种不同的总结和研兖结论。其实,在本书上、中编各章中,已广泛地涉及到中国文化的特点问题,诸如中国文化的延续力、多样性、包容性、凝重性,它作为农业文化、宗法文化、礼仪文化、伦理文化的特征,它对待宗教、科学技术、民主、个人权利的态度,中国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本书下面两章将要论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系统,实际上也是要从内在精神和价值取向方面进一步深入揭示中国文化的特点。可以这样说,学习中国文化史,就是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认识中国文化的特点,把握它的民族性和特殊性,既知道它的优点、长处,也清醒地了解它的缺点、短处。本章除了已在上节揭示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这个总的特征之外,还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集中论述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问题。 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有四大文明古国,也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化体系。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mold Toynbee,1889-1975)认为,在近6 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诸方面。 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人中国文化而 成为其一部分。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佛教文化的传人和中国化。佛教开始流传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并不是中国本土的文化,在公元1世纪的两流之际开始传人中国,经过魏晋、隋唐几百年,佛教高僧的东渡,佛教经典的翻译,中土僧人的西行求法,都不能使佛教文化完全征服中国的士大夫。佛教传播的结果,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反而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羝、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融会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包含有“同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初,曾与日本学者、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他指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其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的内在基础。 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因为异族入侵而导致文化中绝的悲剧,如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人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移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蛮族入侵而中 绝并沉睡千年。但是在中国,此类情形从未发生。文化学界有人将七个古代文化——埃及文化、苏美尔文化、密诺斯文化、玛雅文化、安第斯文化、哈拉巴文化、中国文化——称为人类原生形态的“母文化”。而在它们之中,惟有中国文化一种,历经数千年,持 这种强健的生命延续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东亚大陆特殊地理环境提供了相对隔绝的状态,是其缘由之一。而中国文化长期以来以明显的先进性多次“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反复演出“征服者被征服”的戏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文化虽未受到远自欧洲、西亚、南亚而来的威胁,但也屡屡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如春秋以前的“南夷与北狄交侵”,十六国时期的“五胡乱华”,宋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人接连南下,明末满族入关。这些勇猛剽悍的游牧人虽然在军事上大占上风,甚至多次建立起强有力的统治政权,但在文化方面,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以华夏农耕文化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原文化所同化。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在与先进的中原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几乎都发生了由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