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四章-1(人防防护措施).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4 人民防空设计 4.1 概 述 4.2 人防工程防护设施 4.3 口部防护设计 4.4 工程主体设计 4.5 平战功能转换措施 4.6 防空地下室防火设计 4.1.1 人防工程的建设意义 4.1.2 人防工程建设的方针和要求 4.1.3 人防工程的分类与分级 4.1 概 述 常用术语: 人 防:人民防空的简称。 人防工程:战时人员及物资掩蔽的重要场所。 防空地下室: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 平时:和平时期的简称。 战时:战争时期的简称。 临战时:指战前准备状态至战争开始之前的时期 。 ⑴ 人防工程的特点 ① 受武器和作战方针影响大; ② 受气候、外界环境影响小; ③ 具有较好的防护能力; ④ 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⑤ 造价高、施工复杂。 4.1.1 人防工程的建设意义 ⑵ 武器破坏效应 “三防” 1) 核武器 ① 分类: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② 破坏效应: a 热(光)辐射——对地面以下工程影响不大。 b 冲击波——有正负、产生土中压缩波、作用突然、无孔不 入、遇障反射。 c 早期核辐射——产生大量丙种(γ)射线和中子流,有较强 的贯穿力和伤害力。其贯穿力与材料的密 度和容重成反比。 d 核电磁脉冲——严重干扰电气设备,对人员无伤害。 e 放射性沾染——对工程无破坏,但需防止沾染空气的侵入。 4.1.1 人防工程的建设意义 ——防核武器、常规武器、生化武器 冲击波 50% 热辐射 35% 早期核辐射5% 放射性沾染10% ⑵ 武器破坏效应 2) 常规武器 ① 分类:炮弹、炸弹、常规导弹 ② 破坏效应: a 局部破坏作用:炸弹直接命中,正面产生冲击和爆炸漏斗 坑,背面也产生冲击和爆炸震塌漏斗坑。 破坏与材料的性质和厚度有关(背面出现 裂缝、震塌、贯穿)。 b 整体破坏作用:对结构产生动荷载。破坏与材料的性质、 结构形式、支座处理方式均有关 防空地下室不考虑常规武器的直接命中 ③ 现代高科技常规武器的特点 精确制导、破坏力巨大、远距离操作、空中威胁增大 ⑵ 武器破坏效应 3) 生化武器 ① 分类:化学武器(神经性、中毒性、窒息性、刺激性…) 生物武器(气溶胶、带菌动物、菌液菌粉…) ② 破坏效应: a 杀伤途径多、波及面大; b 仅对生物有杀伤,作用时间长; c 对工事渗透作用强; d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⑶ 人防工程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① 和平时期对战争的遏制作用; ② 战争初期对敌进攻的迟滞作用; ③ 对战争潜力、经济发展能力的保护作用。 ⑴ 人防工程的指导方针与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规定:“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 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4.1.2 人防工程建设的方针和设计要求 ⑵ 人防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① 建设总目标:总体布局趋向合理,种类齐全配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