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心磨床导轮角度秘决 无心磨床导轮架及其修整器结构设计_毕业论文_图文.doc

发布:2017-01-09约5.09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心磨床导轮角度秘决 无心磨床导轮架及其修整器结构设计_毕业论文_图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无心磨床导轮架及其修整器结构设计_毕业论文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成圆机理,A.Y.Chien提出了谐波的频谱图法,研究系统对诸次谐波的频率响应问题。日本学者对有局部缺口的工件进行无心磨削研究,对频谱图法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没有建立谐波分布函数,不能有针对性地控制显著(较大)谐波和谐波分布状态。所以建立无心磨削准动力学成圆理论,研究工件表面谐波分布状态与系统振动、工件转速及几何布局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以实现谐波的合理控制,并进一步发展频谱图法。准动力学谐波生成机理较有效地描述了工件表面的谐波生成规律。 目前,对影响工件圆度误差的各种因素的研究,尤其是磨削区几何形状的研究比以前有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在除对工件圆度误差进行支承误差复映外,还根据工件圆度误差的“杠杆假设”,做进一步的矢量分析,从而得到无心磨削几何区域稳定图。 近年来,国内外除了从稳态磨削方面研究外,还从动态磨削方面对工件圆度误差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单项试验与理论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主要分析了工艺系统在受迫振动条件下对工件圆度误差的影响,但是忽略了颤振的影响。 (2)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从20世纪50年代斯姆尼洛斯基、60年代米津荣、70年代王玉昆到80年代钱安宇和90年代夏新涛,他们对无心磨削过程中,工件的运动和受力状态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分析,使得对工件的运动和受力状态的研究逐渐成熟并区域完善。这些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可以解释生产中的现象,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以上述专家的成果为依据,本文通过建立新的数学模型,通过新的研 究方法,更加全面、有效、方便的分析了无心磨削过程中几何参数,动态参数对工件圆度误差的影响。 除了以上两种研究外,导轮修整、无心磨削表面质量等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但是这些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阶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展。 1.2.2无心磨削的发展趋势 从无心磨削的发展及现行生产动向来看,无心磨削应向着高速、宽砂轮、高精度、自动化及闭环系统方向发展。 (1)高速磨削。高速磨削是通过提高砂轮速度来达到提高磨削效率和磨削质量的一种加工方法。高速磨削的砂轮线速度一般为50m/s~80m/s,无心磨削目前可达80m/s的砂轮线速度。 高速磨削的特点是可以提高生产率、提高砂轮使用寿命(比普通磨削提高75%左右)和提高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但是,在磨削过程中,要消耗更多的功率;因此,对机床和砂轮及电机都将有更高的要求。 (2)宽砂轮磨削。宽砂轮磨削和高速磨削一样,都属于高效率磨削方法。顾名思义,宽砂轮磨削主要是增加砂轮工作宽度,使之和工件有更大的磨削接触面积。这样有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