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思路紧密结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地理教材,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主题,通过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课程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全面认识。
2.增强学生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关注城乡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格局的认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具体影响及表现。
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
解决办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不同地域的城乡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塑造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3.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研究特定地域的城乡景观,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分析能力。
4.设计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湘教版地理教材必修第二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城乡景观图片、文化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课程内容、重点难点、案例分析的教学课件。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白板和投影仪,便于学生互动和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不同地域的城乡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特点。
2.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如何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5分钟)
-讲解地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如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等。
2.城乡景观的多样性(5分钟)
-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城乡景观特点,如南方水乡、北方古城等。
-通过案例讲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塑造作用。
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保护与传承(5分钟)
-讲解城乡景观保护的重要性。
-分析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如加强规划、保护遗产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域,讨论该地域的城乡景观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
2.案例分析(5分钟)
-展示一个城乡景观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学生: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提问学生: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
3.教师提问: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城乡景观,思考地域文化对景观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城乡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布置作业:观察并描述家乡的城乡景观,分析其文化内涵。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地域文化知识库: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沿革等,如四川的川剧、云南的纳西古乐、陕西的历史文化等。
-城乡景观数据库:收集我国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图片、视频、文字描述,如江南水乡、西北古城、青藏高原的草原等。
-可持续发展案例库:展示国内外城乡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如意大利的托斯卡纳、新加坡的生态城市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途径,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城乡景观。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民俗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地域文化。
-开展城乡景观摄影比赛,激发学生对城乡景观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城乡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如环境整治、绿化美化等。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志愿者活动、环保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撰写地域文化研究论文,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开展城乡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