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模拟训练文科综合(b)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年高考模拟训练
文科综合(B)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l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1卷(必做,共l00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白露是24节气之一,每年9月7日前后,“水土湿气凝而为露.气始寒也”。读中国白露至秋分期间平均气温日较差分布图.回答l一2题。
1.下列有关该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昼渐短 B.南极点附近极夜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C.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2.图示信息显示“白露”现象最典型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兴安岭 D.长江中下游地区
读“江苏省人口变化情况图”,回答3—4题
3.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约为2l%时
A.65岁以上人口比例约为4% B.总人口约为3000万人
C.家庭规模约为3.6人 D.65岁以上人口比例约为6.1%
4.关于该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老年人口增多
B.婚育观念改变,少生优生使家庭规模变小
C.乡镇企业较发达,外省人口迁入较多
D.城市化进程加快,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下图中阴影部分,以干旱严重闻名,像—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读图回答5—6题。
5.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干旱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难存留 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C.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D.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
6.从可持续发展考虑,该地区应该
A.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牧业- B.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
c.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 D.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读“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A.石油、石化产业增长潜力较大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D.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
8.该城市经济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②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③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墓不志在良田”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正确的是
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②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中国古代天文发达,近代欧洲天文成就斐然,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以这个领域的革命为开端。下列对东西方天文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的兴起都是由于农业发展的推动
B.前者受“重农”“天人感应”思想影响
C.前者是经验总结的成果,后者是实验研究的成果
D.后者有利于思想的解放 .
11.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越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12.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13.“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词反映的史实是
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 B.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