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电介质电导和损耗.ppt
图:某变压器的绝缘电阻与时间关系曲线1?受潮时;2?经干燥后通常用加压60s测量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s测量的绝缘电阻的比值可以有效地判断绝缘的好坏,即如良好、干燥的绝缘,吸收电流较大,K值较大(应大于某一定值);受潮或有缺陷的绝缘,吸收比较小。吸收比:讨论介质电导的意义: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要测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以判断绝缘是否受潮或有其它劣化现象。在试验中需注意将表面电导与体积电导区别开来。设计绝缘结构时要考虑到环境条件,特别是湿度的影响。注意环境湿度对固体介质表面电阻的影响,注意亲水性材料的表面防水处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希望绝缘电阻高,有些情况下要设法减小绝缘电阻值。如在高压套管法兰附近涂上半导体釉,高压电机定子绕组出稽口部分涂半导体漆等,都是为了改善电压分布,以消除电晕。电介质损耗—真空和无损极化引起的电流密度—漏导引起的电流密度—有损极化引起的电流密度损耗角正切: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损耗功率:含有均匀介质的平板电容器总损耗功率:因为:所以:均匀介质中总的有功损耗:电导损耗01极化损耗01包括011、气体电介质中的损耗当场强不足以产生碰撞电离时气体中的损耗是由电导引起的,损耗极小(<10-8)当外施电压U超过局放起始电压U0时,将发生局部放电,损耗急剧增加,这在高压输电线上是常见的,称为电晕损耗。2、液体电介质中的损耗t<t1时:电导和极化损耗都很小,随着温度子的转向极化,极化损耗的减小比的升高,极化损耗显著增加t1<t<t2:由于分子热运动加快,妨碍极性分电导损耗的增加更快t2时:电导损耗占主要部分非极性或弱极性电介质损耗很小,损耗主要由电导决定损耗主要由电导决定tg?∝p/f?r1、损耗功率P:当频率升高到一定值时,转向极化跟不上频率的变化,损耗功率趋于恒定2、介电常数:当频率升高到一定值时,转向极化跟不上频率的变化,介电常数也达到较低的稳定值3、损耗:当频率升高到一定值时,转向极化跟不上频率的变化,与频率成反比地减小3、固体电介质中的损耗1、极性固体电介质包括:纤维材料——纸、纤维板等结构不紧的材料含有极性基的有机材料——聚氯乙烯、有机玻璃、酚醛树脂、硬橡胶等2、极性固体电介质的与温度、频率的关系和极性液体相似,其值较大,高频下更为严重,不均匀结构的电介质包括:电机绝缘中用的云母制品(是云母和纸或布以及环氧树酯所组合的复合介质)被广泛使用的油浸纸、胶纸绝缘等。不均匀结构的电介质的:取决于其中各成分的性能和数量间的比例峰值可能由纸极化损耗引起峰值可能由复合胶极化损耗引起电介质的电导和损耗电介质中的传导电流电气传导电流概念:是表征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电量传导电流的组成:电介质中的传导电流含漏导电流和位移电流两个分量漏导电流:由介质中自由的或联系弱的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运动造成的位移电流:由电介质极化造成的吸收电流 12电介质电导—充电电流—吸收电流(数分钟以上)—泄漏电流电介质中的电导是由于电介质的基本物质及其中所含杂质分子的化学分解或热离解形成带电质点(电子、正离子、负离子),沿电场方向移动而造成的。它是离子式的电导,也就是电解式的电导。测量介质中电流的电路图固体介质中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一、气体电介质的电导:气体中无吸收电流; 气体离子的浓度约为500~1000对/cm2; 分成三个区域 区域1:E≈5×10-3V/cm,电流密度j随着E增加而增加; 区域2:当E进一步增大,j趋向饱和; 以上两者的电阻率约1022Ω?cm量级。 区域3:当场强超过E2≈103V/cm时,气体电介质将发生碰撞电离,从而使气体电介质电导急剧增大气体电介质中的电流密度—场强特性二、液体电介质电导一是由液体本身的分子和杂质的分子解离成离子,构成离子电导;二是由液体中的胶体质点(如变压器油中悬浮的小水滴)吸附电荷后,变成带电质点,构成电泳电导。特点:1、与纯净度有关:杂质越多,电导越大2、与介质分子的离解度有关:介电常数越大,电导越大3、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液体电介质粘度降低,离子迁移率增加,电导增大温度升高液体电介质或离子的热离解度增加,电导增大A、B—常数;T—绝对温度—电导率4、与电场强度有关:当场强到达一定程度后,电导将迅速增大见表见图